52歌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文古籀疏证

说文古籀疏证

六卷。清庄述祖(1750-1816)撰。述祖字葆琛,武进(今属江苏)人。乾隆四十五年(1780)进士,官知县。以事亲辞官,居家治小学、经学,主要著作有《说文转注》,《说文谐声》、《夏小正经传考释》、《尚书古今文考证》、《尚书古今文授读》、《尚书记章句》,《尚书杂义》、《校尚书大传》、《校逸周书》、《书序说义考注》、《毛诗考正》、《左传补注》、《穀梁考异》、《五经疑义》、《五经小学述》、《论语集解别说》、《说文古籀疏证》、《白虎通义考》、《声字类苑》、《史记决疑》、《天官书补考》等。是书原名《古文甲乙篇》,其条例与《说文》迥异,《说文》以古籀合篆文,是书则以篆文从古籀。择《三体石经》、《汗简》、《古文四声韵》之信而有征者为正字;有见于钟鼎以意说之而无确据者,有钟鼎所不载以偏旁推测而得者,有钟鼎所载而不得其说者为阙疑字;见于《说文》,《汗简》、《古文四声韵》相沿用之,其实为从小篆羼入者亦备采为演篆;小篆相传之字沿讹已久,大抵汉时习见隶书传授生徒,但取应用又且不经见仓籀古文,并非李、赵、胡毋之旧,备列之为辨误;古文旧说本无是义,李、赵之徒附会刑名家之说者,悉辨正为复古。即许氏偏旁条例,正以古籀,自甲至亥分为二十二部,虽以钟鼎校《说文》,谓钟鼎有模篆之失,有书写之讹,有古器之赝,不据钟鼎以改《说文》,不舍《说文》以言钟鼎。其叙次是,先古文,次籀文,次篆文;其解说先叙许氏本义,次采诸字说,次附所见,以“谨按”别之,虽不墨守许学,而谓《说文》有转写之讹,无虚造之妄。是书有《功顺堂丛书》本,有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史疑

    四卷。明宋存标撰。宋存标,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县西)人,字子健。崇祯间贡生,候补翰林院孔目。著有《史疑》《国策本论》。其书取《三传》、《国策》、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及诸杂史,且摘取其事迹而论列之。例如将项

  • 月令广义

    二十五卷。冯应京撰,戴任续。冯应京(?-1606年),字可大,盱眙(今属江苏省)人,明万历二十年(1592年)进士,官湖广佥事,绳贪墨、摧豪奸,屡犯税监陈奉,被诬劾下狱,“乃于狱中著书,昕夕无倦。”(

  • 藏书

    六十八卷。明李贽撰。李贽事迹详见《九正易因》。是书记述战国至元史事,纪传体裁,纪传之中,又各立名目。前有自序曰:“前三代吾均勿论矣、后三代汉、唐、宋是也。中间千百余年,而独无是非者,岂其人无是非哉!咸

  • 尹文端公诗集

    十卷。清尹继善(1696-1771)撰。尹继善,字元长,号望山,大学士尹泰之子,满洲镶黄旗人。清朝大臣。雍正年间进士,官至文渊阁大学士,卒谥文端。该诗集为毕沆、严长明选编,仅为全诗的十分之二三。继善诗

  • 六典条例

    十卷。朝鲜洪钟辑。洪钟,题衔为资宪大夫南绫君。朝鲜国王一向注重文献的编纂、整理,他觉得《大典》、《会通》等书叙事过简且有遗漏,于是命洪钟将六官诸司衙门典籍予以整理、汇集,编为一部书,命名为《六典条例》

  • 秋声谱

    清严廷中(1795-1864)撰。严廷中,字秋槎,云南宜良人。清代戏曲作家。工于吟咏,兼善诗词。曾在山东省福山、文登、莱阳、诸城、蓬莱等县为官,有政声。与周乐清等友善。道光十九年(1839),归故乡云

  • 金陵通纪

    十卷,续通纪四卷。清陈作霖撰。陈作霖(1837-1908),字雨生,号伯雨,室名可园,世称可园先生,江宁人。先后于省府、县志局、书院、学堂、官书局、官报局、图书馆任职。此志为编年体,上述邃古,下迄晚清

  • 承启堂稿

    二十九卷。明钱薇(1502-1544)撰。钱薇,字懋垣,一作懋薇,号海若,浙江海盐人。嘉靖十一年(1532)进士,官至礼科给事中,隆庆初赠太常寺少卿,事迹具详《明史》本传。著有《承启堂稿》。本书是其门

  • 太平县志

    十八卷。清庆霖修,戚学标纂。庆霖字旭亭,长白人。戚学标字鹤泉,原任河南涉县知县。《太平县志》嘉庆十六年(1811)刻本,全书十八卷,十三志,为地舆、建置、赋役、学校、祠祀、军政、庶政、职官、选举、人物

  • 惜抱轩全集

    八十八卷。清姚鼐(1732-1815)撰。姚鼐,字姬传,一字梦谷,室名惜抱轩,旧时或称惜抱先生,安徽桐城人。散文家。乾隆进士,官刑部郎中,记名御史。历主江宁、扬州等地书院四十年。治学以经为主,兼及子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