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说文字原 六书正讹

说文字原 六书正讹

共六卷(《说文字原》一卷,《六书正讹》五卷)。元周伯琦(1298-1369)撰。伯琦字伯温,号玉雪坡真逸,饶州鄱阳(今江西波阳)人。历官浙西肃政廉访使,江南行台监察御史,拜资政大夫,江浙行省左丞。博学工文章,尤以篆隶真草闻名,著此二书。《四库提要》说:“大抵伯琦此二书,推衍《说文》者半,参以己见者亦半,瑕瑜互见,通蔽相仿,不及张有《复古编》之精密,亦不至杨桓《六书统》之糅杂。”周氏《说文字原自序》云:“先君汝南公(周应极)研精书学,余四十年,尝谓许氏之书,虽经李阳冰、徐铉锴辈训释,犹恨牵于师传,不能正其错简,强为凿说,紊然无叙,遂使学者昧于本原,六书大义郁而不彰;苟非更定,何以垂世?伯琦暇承有年,忘失是惧,缅惟画卦造书之义,参以历代诸家之说,质以家庭所闻,未敢厘其全书,且以文字五百四十定其次叙,撰述赞语以著其说。复者删之,缺者补之,点画音训之讹者正之。字系于文,犹子之随母也。分为十又二章,以应十又二月之象,疏六书于下,于是许氏之学,渐有可考,不待翻其全书而思过半矣。”按,周氏增补十七部:廿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、母、尢、;删削17部:飛、儿、、凶、、矛、辛、豈、鼓、臼、有、、蓐、、、、;改变其字四部:“皕”作“百”,“箕”作“其”,“危”作“厃”,“雲”作“云”。由上述可见,《说文字原》是研究偏旁学之作。近人丁福保批评周氏“多采戴侗说以訾议许氏”,其说”诞谩叵信,视同戏剧”(《说文诂林自叙》),而姚孝遂不以为然,认为“敢于对旧说提出怀疑,根据小篆以前的古文字形体以探求古文字的本源”,“其见识是卓越的”(见《许慎与说文解字》,中华书局1981年版)。《六书正讹》是正字之书,以《礼部韵略》二百零六韵分隶诸字,以小篆为主,先注造字之义,再以隶作某、俗作某辨别于下,大体与张有《复古编》相同。但论者认为不如《复古编》。《四库全书》经部小学类收此二书,《六书正讹》附于《说文字原》后。《说文字原》有《吉石盦丛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乐府余论

    一卷。清宋翔凤撰。翔凤字于庭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,生卒年俱不详。嘉庆举人,官知州。其精心于经学,著有《大学古义说》等。此书为论词之作,只有十六则,颇有独得之处。主要为辨正性的文字,如辨古石刻〔洞仙歌

  • 真松阁词

    六卷。清杨夔生(生卒年不详,约乾、道年间人)撰。夔生字伯夔,金匮(今江苏无锡)人。词人杨芳灿之子。官蓟州知州。敦敏嗜学。生平著述于诗文外,尤工倚声,守其家法,且陶冶于唐宋诸名家,撷其精华,抒以妙笔。所

  • 老子化胡说考证

    一卷。近人王维成撰。王维成,其人不详,撰有《老子化胡经考证》一卷。关于老子入西戎化胡之说,由来已久,但具体起于何时,没有定论。一般认为,此说约起于东汉,渐成于魏晋之际,定型于晋以后。经南北朝及隋唐,每

  • 鲁文恪存集

    十卷。明鲁铎(1461-1527)撰。鲁铎,字振之,号莲北,景陵(今湖北景陵县)人。明弘治十五年(1502年)进士第一,官编修,历南京国子监祭酒。著有《鲁文恪存集》。是编为铎子鲁彭嘉所编,凡十卷。前四

  • 春秋左传函义

    一卷。晋干宝撰,清马国翰辑。干宝字令升,新蔡(今河南新蔡)人,东晋著名学者、史学家。少以才器召为著作郎,平杜弢有功,赐爵关内侯,领国史,补山阴令,迁始安太守。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,迁散骑常侍。性好阴阳术

  • 丁晋公谈录

    一卷。撰者不详。内容皆述晋国公丁谓所谈当代故事。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认为此书出于洪州潘延之家,疑为是潘延之所作,而潘又是丁谓的外甥。今考其书,所述史实,颠倒事非,有悖公论之处颇多,未必是潘延之所为。此

  •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

    十二卷。乾隆四十六年(1781)奉敕撰。乾隆二十九(1764)年,宗人府内阁奉命考核宗室王公功绩,次年六月,撰成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六卷,列入正传引人,附传21人。本书即在此基础上修改充实而成,为表三卷,

  • 河北采风录

    四卷,清王凤生撰。王凤生,号竹屿,安徽婺源漳溪人。王凤生诰授中宪大夫,历任河南河北兵备道,前归德府知府等。道光五年(1825)署嘉兴府同知,奉特旨调往河南监催要工。王凤生初任,即访州县,令各州县将其河

  • 青楼宝鉴

    见《海上花列传》。

  • 王凤林文集

    四卷。《诗集》三卷。明王从善(生卒年均不详)撰。王从善,字承吉,号凤林,襄阳(今湖北襄樊)人,嘉靖二年(1523)进士。官至吏部考功司主事。著有《王凤林文集》、《诗集》。是集凡文四卷、诗三卷。乃其子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