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书札记

读书札记

一卷,清刘熙载(1813-1818)撰。熙载一生著述颇多,著《四音定切》、《持志塾言》,已著录。《读书札记》又名《古桐书屋札记》,是杂录古代圣贤经义及先儒格言,或心有所得,编辑而成。其编写的目的是为修身养心及教诲弟子之用,因而全书的内容也多为儒家修身养性的内容。全书体例与《持志塾言》体例相同,若循名督实,是上书之续编。稍有不同的是,《持志塾言》分二十类,此书不分。《读书札记》不是熙载手订,而是在熙载去世后由其弟子编写而成。现存的版本有《古桐书屋全书》本。

① 八卷。明徐问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徐问字用中,号养斋,武进(今属江苏)人。弘治十五年(1502)中进士。历任广平推官、刑部主事、南京户部尚书等职。学者称养斋先生,其学以朱熹之学为宗。著有《山堂萃稿》等书。此书为作者巡抚贵州时,与从学者随时问答札记而成所论天文、历象、山川、性理、六经、四子书等,皆守先儒的成说。其论学则一本程朱之学,而力黜王守仁之学。如古本《大学》、“亲民格物”、“知行合一”各说,皆逐条辨正。徐问曾与罗钦顺书,谓王守仁之学本于陆九渊,至今眩惑人听。此书第五卷大都托之“或谓”、“近学”、“世学”即指王学者。如“或谓知行只是一个功夫,不可分作两段事,与《易》‘知至至之’,《大学》‘知止而后有定’,孔子‘知之不如好之’意相背。”其论皆是与王学商榷的文字,是因当时王学盛行,门人众多,故不便直加指斥而已,但所论多能切中王学症结此书所言笃实切近,无讲学家的积习。故为后世学者所重视。有明嘉靖十三年(1534)刊本,《四库全书》本。② 四卷。明乔可聘(生卒年不详)撰。乔可聘字君征,一字圣任,宝应(今属江苏)人。天启二年(1622)中进士。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。此书为作者平日读书的札记。他在自《序》中称,始读《王文成全书》,知道有“知行合一”之学。又与润山叶子、几亭陈子互相切磋,知道有“居敬穷理”之学。晚年读《性理大全》、《近思录》,以及诸儒语录,知道有“理一分殊”之学。盖乔可聘之学初从陆九渊、王守仁,晚乃兼信程颢、程颐和朱熹,故其学说入于两派之间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评此书曰:“然生于明季,颇染佻薄之习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毁余

    四卷。清李光地(详见《御纂周易折中》)撰。李光地是清初著名理学家。他原有解《春秋》之书,在康熙乙酉(1705)毁于火。后来他的孙李清植掇拾烬余,纂辑成书,玄孙李维迪点勘刊行。该书发挥《春秋》经义,剖析

  • 大学臆解

    一卷。清张承华撰。承华字蓉溪,安徽桐城(今安徽桐城)人。曾主许州讲席。是书原附于《大学补释》后。首为《诸家考订经传解》,次为《朱王异说解》,又次为《纲领条目解》,又次为《古本诚意章解》,又次为《诚意解

  • 微言

    四卷。附《说书随笔》一卷。明詹在泮(生卒年不详)编。詹在泮字定斋,衢州(今浙江省衢州市)人。万历十一年(1583)进士,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采辑明代讲学语录,将王守仁、王畿、罗汝芳三家合为一卷,此为良知

  • 农务化学简法

    三卷。美国固来纳(生卒年不详)撰,英国付兰雅口译,清王树善笔述。固来纳,纽约人,从小学习农业知识,对农学有一定研究。《农务化学简法》主要论述植物与肥料之间的关系、肥料的制造及肥料对植物产生作用的原理等

  • 清颂堂丛书

    七种,六十三卷。清潘世恩(1769——1854)编。潘世恩字槐堂,号芝轩,吴县(今江苏吴县)人。乾隆年间进士。历任工部、户部、吏部尚书,军机大臣,官至体仁阁大学士,加太傅,死后封谥号为文恭。著作有《恩

  • 字略正讹

    不分卷。清王茂松(其生平著述不详撰。王氏为贵州人。此乃为诸生编撰的正字体正字音之书。所收有:伍泽梁《六书大义》、许汉昭《字体诀》、《字典辨似》、《字体正讹》、《帖字》、《俗音正误》(一曰平误读仄,二曰

  • 春秋三子传

    六卷。清毛士(1728-1799)撰。毛士字若人,一字梦蝶,静海(今天津静海)人,乾隆时县学生,著有《春秋诸家解》十二卷、《春秋三传驳语》十卷及《春秋三子传》六卷。该书约取《公羊传》、《穀梁传》之说,

  • 太谷山堂集

    六卷。清梦麟(1728-1758)撰。梦麟,字文子,号午塘、喜塘,姓西鲁特氏。蒙古正白旗人。乾隆十年(1745)进士,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。著有《行余堂诗》,入词馆有《红梨斋集》,在江苏学政时删定为《梦

  • 易测

    十卷。明曾朝节(1535-1604)撰。朝节字植斋,湖南临武人。万历五年(1577)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。该书取王弼《注》、孔颖达《疏》、程子《传》、朱子《本义》及杨氏《易传》之说,参互考订,解释上下经

  • 春秋疑录

    十六卷。明赵恒(1511-1604)撰。赵恒字志贞,号特峰,晋江(今福建晋江)人。嘉靖戊戌(1538)进士,官至姚安府知府。该书是为学子应付科举考试而作,阐释经义,以宋人胡安国《春秋传》为主。对《春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