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仪礼记

读仪礼记

二卷。清张惠言(详见《周易虞氏义》)撰。上卷自《士冠礼》筮日主人朝服一节,至《大射仪》,祝史小臣师亦就其位而荐之一节。附:此经诸官始入不言位,而其后可见,及注明言之者。下卷自习夫人之聘享一节,至《有司彻》不傧尸尸酢主妇一节。附:席上下升降。是书以郑注为本,而有很多发明。朝氏《正义》取之颇多。例如《士冠礼》筮日所卦者一节,是书认为少牢卦以本画地者此木,又下筮人书卦注云,以方写所得之卦,则所卦者兼有木方二物。胡氏《正义》,方即版,张氏说正确。如布席于门中闑西阈外闑一节,是书谓门中闑西,不言东西闑。郑注《论语》,“立不中门,立行不当枨闑之中。”则可知郑以为一闑。驳贾疏有二之非,胡氏《正义》也加以引用。如《士昏礼》宾升西阶当阿致命一节,是书谓疏云主人不云当阿,则如《乡饮酒礼》当楣再拜(此疏谓贾疏)。此疏十分清楚,凡是谈到阶上者,皆当楣,当楣者楹东西。引用《乡饮酒礼》当楣再拜,及《有司彻》主人东楹东北面等作为证据,也很有独特见解。又主人以介揖让一节,认为贾疏不正确,胡氏《正义》详加引用(此类情况很多,不详加引证)。宾若有遵者一节,是书也没有分辨清楚。此所谓诸公者,大概如祭伯、如鲁单子适陈之类。因为畿内诸侯,遇到乡饮礼时参与对待之礼,郑注云:“大国有孤四命,谓之公。”用《左传》来对其进行考证,列国诸卿,有谥者鲁共仲、晋赵成季苦成叔之类,都未曾称子。僖文以后,则晋六卿、齐高国、匐三桓、卫孙宁之类,才开始称子。迄至战国之初,三家分晋后,如魏文侯等,仍然皆称侯,迄未称公。《左传》士会为太傅,也只称随武子、范武子,并没有称公之说。唯独单伯、刘子、成子等,以王使至列国,乃皆称公。似乎可以根据《左传》来补充注疏之阙。经文言若有者,本来是无定之辞《盖畿内诸侯预侯国乡饮礼者,本非恒礼)。是书在《士冠礼》所卦者下,引贾疏筮法古用木画地,今则用钱,而言之不详。胡氏《正义》谓世应飞伏游魂归魂纳甲等说,俱在京氏易中可以看到,并且引用项氏安世云,以京易来对其考证,世所传火珠林者,即其法。用三钱投掷,两背一面称为“折”,两面一背称为“单”,俱面称为“交”,俱背称为“重”。则近日钱卜,仍是汉人旧学。此可以补充是书之遗。至若是书此经诸官始入不言位而其后可见,及席上下升降诸说,会通各篇,折衷有主,的确是郑贾之功人。此书有皇清经解续编本和清抄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学述闻

    二卷。清姚衡(生卒年不详)撰。姚衡为浙江归安(今吴兴)人,姚文田之子。是编卷首有嘉庆甲子(1804)姚氏自序,云:“文僖公(指其父姚文田)与铁桥(即严可均)共造《说文长编》,《群书引说文类》先成,命衡

  • 古今律历考

    七十二卷。明邢云路撰。邢云路字士登,安肃(今河北徐水)人。万历进士。曾任河南佥事,陕西按察副使等职。其书详于历而略于律。只六卷讲音律,辨黄钟三寸九分之非,甚为精当,余无新意。六十六卷讲历法,从六经到明

  • 秘书四十八种

    见《艺苑捃华》。

  • 贾氏丛书甲集

    九种,二十二卷。清贾臻(生卒年不详)撰辑。贾臻字运生,直隶故城(今属河北省)人。曾官翰林院编修、国史馆协修,后出任浙江知府、河南知府。丛书所收主要是贾臻撰辑著作,另有其父贾汝愚两种,其婶母卢碧筠一种。

  • 祭法

    祭法:有虞氏黄帝而郊喾,祖颛顼而宗尧。夏后氏亦黄帝而郊鲧,祖颛顼而宗禹。殷人喾而郊冥,祖契而宗汤。周人喾而郊稷,祖文王而宗武王。燔柴于泰坛,祭天也;瘘埋于泰折,祭地也;用骍犊。埋少牢于泰昭,祭时也;相

  • 华夷花木鸟兽珍玩考

    十卷。明慎懋官(生卒年不详)撰。慎懋官,字汝学,湖州(今属浙江省)人。此书有“花木考”六卷、“鸟兽考”一卷、“珍玩考”一卷、“续考”二卷。体例芜杂,或剽取旧说,或参以己语,或标出典,或不标出典,真伪杂

  • 十经斋文集

    四卷。清沈涛(生卒年不详)撰。沈涛原名尔政,字西雍,号匏庐,浙江嘉兴人,嘉庆举人,官道台,其人长于考订,兼嗜金石。文集无目录,一至二卷多考订文字,如《史记太初元年岁名辩》、《论语舞雩说》、《伏羲斗言考

  • 玉恩堂集

    九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明林景肠(约1582年前后在世)撰。林景旸,字绍熙,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,生卒不详。隆庆二年(1568年)进士。官至南京太仆寺卿。著有《玉恩堂集》。是集为其子有麟所编。凡九卷,其中

  • 淑艾录

    十四卷。清代祝洤(1702-1759)撰。祝洤字人斋,原名游龙,海宁(今浙江海宁)人。此书根据张履祥《备忘录》删改而成,并仿朱熹《近思录》体例,分十四类,三百九十五条。全书极力宣扬程朱一派学说,激烈抨

  • 许学考

    二十六卷。近代黎学诰(生卒年不详)撰。学诰字觉人,江西人。据黎氏自序所述,是编乃继其乡先辈谢启昆《小学考》而作。专取小学类中关于《说文》一部分著作,自许氏《说文》以后,属于《说文》部分者录之。每录一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