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升庵集
二十卷。明李贽(详见《九正易因》条)编。此书收集杨慎诸书,分类编次。其中凡采录诗文三卷,节录十七卷,共二十卷。其去取毫无义例,况且李贽为狂纵之禅徒,杨慎则为博洽之文士,两人道自不相同,也未必为之编辑。序文也很浅陋,尤不像出自李贽的手笔。大概是万历年间李贽之名为正盛之时,书坊之人假以其名伪撰此书以射利耳。有明万历间刊本。
二十卷。明李贽(详见《九正易因》条)编。此书收集杨慎诸书,分类编次。其中凡采录诗文三卷,节录十七卷,共二十卷。其去取毫无义例,况且李贽为狂纵之禅徒,杨慎则为博洽之文士,两人道自不相同,也未必为之编辑。序文也很浅陋,尤不像出自李贽的手笔。大概是万历年间李贽之名为正盛之时,书坊之人假以其名伪撰此书以射利耳。有明万历间刊本。
见《尚书辑录纂注》。
一卷。明俞彦(1572-?)撰。俞彦字仲茅,一字容自,上元(今江苏南京)人。万历二十年(1592),与何栋如、顾起元在故里结文社。二十九年(1601)进士,授兵部主事,历员外郎,迁光禄少卿,谪夷陵知州
二卷。明方时化撰。该书是方氏《易》学的第二种。上下卷各有九十“颂”,前后泛言象数,中间除个别两卦共一颂外,大都每卦一颂。颂的内容仍不脱佛家宗旨,书之体例则欲仿焦氏《易林》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据江苏周厚堉
四卷。唐代释道宣撰。道宣生平事迹详见《广宏明集》辞条。《四分律拾毗尼义钞》作于贞观元年(627),古本作三卷,唐末已散佚,上下两卷,宋时复失下卷。大中三年(849),新罗《朝鲜古国之一)沙门自相玄将所
六卷。清杨绳武撰。杨绳武,字文叔,长洲(今属江苏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康熙五十四年(1715)进士,官翰林院编修。有《古柏轩集》、《文章鼻祖》等。本书共六卷,所录六代以前诗文十四篇,各为评注。一《尧典》
二十八卷。清曹庭栋(1699-1785)编。曹庭栋生平见《易准》辞目。此书所编皆《宋诗钞》缺漏者,“选刻两宋诗人遗集以广诸选本所未及”(《自序》)。所选共一百家,始于魏野《东观集》,终于僧斯值《采芝集
二十三卷。明孙绪(1474-1547)撰。孙绪字诚甫,号沙溪,故城(今属河北省)人。弘治十二年(1499)进士,授户部主事,曾参谋军事,颇有成效。后累官至太仆寺卿,著有《沙溪集》。此集共二十三卷,包括
十五卷。清王瑬撰。王瑬原名仲瑬,字亮生,江苏吴(今江苏吴县)人。关于四书地理,阎若璩撰有《四书释地》,较为精核,却也不无可议。是书载洪亮吉说,认为中牟在今彰德府汤阴县,援引《管子》、《韩非子》之言为证
一卷。清方宗诚(1818-1888)撰。方宗诚字存之,安徽桐城人。著述有《春秋集义》十二卷、《孝经章义》一卷、《柏堂文集》六编九十余卷等。宗诚学宗紫阳。是书不以《孝经刊误》为是,认为孝经全书文理接续,
二卷。清崔适撰。适字适之,浙江吴兴人。清光绪举人。毕业于诂经精舍,为俞樾的高足。是书前有崔适的自序,其认为汉宣帝时,齐人王吉为齐论作传,鲁人龚奋为鲁论作传。西汉末古论始出,其传为刘歆所作,歆托名为孔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