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读经校语

读经校语

二卷。清孙经世(详见《惕斋经说》)撰。本书卷一为《周礼》,共九十八条,卷二为《春秋》、《左传》,共一百六十一条。大体上是对或字、借字、俗字、讹字、古今字、引伸字、小篆新造字乃至衍字、漏字,一一加以分别,也偶尔涉及音义、句读。如“伯用将”,认为“将”是“埒”字之误,《说瓒·下》说:“侯用埒,玉石相埒也”。又如“角不胜干”,《释文》说“胜音升”,经世认为《释文》错了,“胜”应读去声。“糊其口”,注释说:“糊,鬻也”,也错,方言训为寄食。“蔑死我君寡我襄公”,认为就是先轸所说“死吾君而弱其孤”。“纪伯姬来朝其子”,认为《释文》以“纪伯姬来”断句,不对,“来朝”二字应连读。“能者养之以福”,认为“之以”文字颠倒。以上这些,都很妥洽。至于“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”,闽本“赐”作“锡”,《公羊》、《穀梁》、《曲礼》、《正义》所引都作“锡”,据此与文元年经都作“锡”,而传都作“赐”,因而证明《左传》,这是以训诂代经文的显例,尤其得当。按陈金城所撰经世传称,《读经校语》共有四卷,但现本只有二卷,应当也是苏廷玉刊刻时加以删并。书后附有陈寿祺所作跋语,称经世本书“发疑正读,多可为章句之助”。有道光二十三年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通鉴纲目札记

    二十卷。清章邦元撰。邦元字午峰,一字伯善,号悛生,安徽铜陵人。诸生。该书以朱子纲目及金氏前编、商辂后编为基础,有所论断,随笔札记。探经义,按时势,不作附会迂腐之谈。指出世道人心之消长所系,一代规章制度

  • 阴符经讲义

    四卷。南宋夏元鼎(生卒年不详)撰。夏元鼎,字宗禹,号云峰散人,南宋永嘉(今浙江省永嘉县)人。撰有《悟真篇讲义》、《阴符经讲义》、《崔公入药镜笺》等。《阴符经讲义》,全称《黄帝阴符经讲义》。此书以夏元鼎

  • 群经补义

    五卷。清江永(详见《周礼疑义举要》)撰。此书又名《读书随笔》。原取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春秋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连同《周礼》共十经随笔诠释,未附杂说,共为十二卷,其

  • 椭圆拾遗

    三卷。清李善兰(详见《方圆阐幽》)撰。这是一部研究椭圆及其相关问题的专著,是李善兰在吸收西方数学知识基础上,独立获得的关于椭圆性质、作图等方面一系列成果的反映。全书三卷共四十四款,卷一共二十款,李善兰

  • 碑版文广例

    十卷。清王芑孙撰。王芑孙,字念丰,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乾隆举人。官华亭教谕。有《渊雅堂集》等著作。书名“广例”,盖广潘昂霄、王行二书之例。因潘、王二人专崇韩、欧,王氏则要打破这个界限。碑版文字韩、欧

  • 典礼质疑

    六卷。清杜贵墀撰。杜贵撰字吉阶,别字仲丹,湖南岳州人,生卒年未详。该书考证古礼颇多新说。如说君亲重丧,限定服丧期是一般服丧期两倍的时间(即“再期”)。这是不合道理的:期丧十五月禫,再期或二十五月、或二

  • 南湖集

    ① 七卷。元贡性之撰。性之字友初,或作有初。宣城(今属安徽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元季曾为闽省理官。明洪武初,征召不起。避居山阴(今浙江绍兴),更名悦。躬耕自给终其身。集中题画马诗云:“记得曾陪仙仗立,五云

  • 水田居激书

    见《激书》。

  •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

    见《证类本草》。

  • 越谚

    三卷。附《越谚剩语》二卷,清范寅撰。寅字啸风,别号扁舟子,浙江会稽(今绍兴市)人。卷首为光绪四年(1878年)范氏自序,次为凡例总目。卷分上中下。上卷为语言,内分述古、警世、引用、格致、借喻、古验、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