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车营叩答合编

车营叩答合编

四卷。明孙承宗(1563-1638)等撰。孙承宗,字稚绳,高阳(今属河北)人。万历三十二年(1604)登进士第二人,授编修,进中允。熹宗即位,以左庶子充日讲官。帝每听承宗讲,辄曰“心开”,故眷注特殷。天启元年(1621),进少詹事。时沈、辽相继失陷,举朝汹汹。御史方震孺请罢兵部尚书崔景荣,以承宗代。廷臣亦皆以承宗知兵,遂推为兵部添设侍郎,主东事,帝不许。未几,清兵逼广宁,事急。遂拜承宗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,入直办事。孙承宗在辽东甚有作为,然终因权奸诋毁,上疏引退。中外屡请召用,不报。崇祯十一年(1638),清兵攻高阳,承宗率家人拒守。城破,承宗投环而死,年七十六岁。事具《明史》本传。是书乃其经略蓟、辽、登、莱时作,原名曰《车营百八扣》一卷(《明史·艺文志·子部·兵家类》有著录)。部属茅元仪等撰有《车营百八答》,为探讨火器和车、骑、步编组成车营配合作战的问题。原各自成书,独立行世。自晚清始合为一编,书改今名。此书以问、答、说的形式,讨论了车营作战的原则和方法,共一百零八个问题。书中强调车营在作战时,应把火器的使用与战车结合起来,所谓“火以车习,车以火用”(《车营百八扣序》)。应充分发挥火器的作用,使用时要长短相济。如步兵则应鸟枪、郎机在前,三眼铳、火箭在后;骑兵则应三眼铳、火箭交替使用等等。重视灵活用兵,所谓“法死而用法活”。根据不同的敌情,制定不同的计划,采用不同的兵器,做到不泥古法,不拘常规。因作者身居前线,有丰富的实战经验,故书中所论,皆为切实可行之言,非纸上谈兵者可比。《车营百八扣》一卷单行本,现存最早刊本为明天启四年(1624)刻本,藏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。另《畿辅丛书》中有收。《车营叩答合编》四卷本,有清同治八年(1869)刊本。其子目为车营图制、车营百八叩、车营百八答、车营百八说。附:高阳孙文正公传、茅公事略考、杜公事略考(案杜公即杜应芳,孙承宗属僚)。同治刊本,河南省图书馆有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史尚书行述

    一卷。附一卷。清史丙荣等撰。丙荣字桂材,江苏江都人,道光十八年(1838年)进士,官至亳州知州。此书记其父史致俨事迹。致俨字容庄,号望之,嘉庆四年(1799年)进士,官至刑部尚书。书中所述大率赞誉致俨

  • 经义知新记

    一卷。清汪中(1744一1794)撰。汪中字容甫,江苏江都(今扬州市)人,经学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,诸生。七岁而孤,家贫不能上学,母亲邹氏授以小学、四子书。稍长,入书店当学徒,因此遍读经史百家,于是成为

  • 杨道行集

    十七卷。明杨于庭(约1595年前后在世,)撰生卒不详。杨于庭,字道行,安徽全椒人。万历八年(1580)进士,官至兵部职方司郎中。著有《春秋质疑》,已著录。是集为于庭所自编。凡十七卷。其诗沿何、李之派,

  • 万历武功录

    十四卷。明瞿九思(生卒年月不详)撰。瞿九思,字睿夫,号慕川。湖广黄梅(今属湖北)人。师从耿定向。万历举人,遭县令诬陷,流徙居庸关。张居正救援得释,寄居京师西郊,授徒讲学。万历三十七年(1609)授翰林

  • 古今医案按

    十卷。清俞震(1710一?)撰。俞震字东扶,号惺斋,嘉善(今属浙江)人。性敏慧,自幼博览群书,兼工吟咏。后因多病,转攻医学,师事金钧(字上陶),得其秘奥,医病多获良效。俞氏广泛收集历代诸家方案,上至仓

  • 南行诗草

    富察敦崇(生卒年不详)撰。富察敦崇,满族。此集为北京文德堂宣统三年(1911)刻本。前有作者《自序》。据《自序》称,:“从宣统二年春,往直隶、江宁、察哈、保定、顺德、武昌、汉阳、苏州、上海调查军政、防

  • 六官政考

    十卷。不著撰人。书共十册,分为天官一册、地官一册、春官三册、夏官三册、秋官一册、冬官一册。记事起自五帝三代,止于清代。书中对夏官之蒙古,叙述特别详细。对清代蒙古内外札萨克部名,都一一记载在册,即使没有

  • 明季续闻

    见《航澥遗闻》。

  • 学易举隅

    ① 三卷。元鲍恂撰。恂字仲孚,崇德(今浙江桐乡)人。至元元年(1335)进士,荐为翰林,不就。王祎《造邦勋贤录》说鲍恂在明洪武初曾应召至京师,被授文华殿大学士,辅导东宫太子。但据《明史·吴伯宗传》,则

  • 崇福寺志

    四卷,续志一卷。清朱文藻纂辑,章廷槐续。朱文藻(1735-1806),字映漘,浙江仁和(今杭州市)人。嘉庆十年(1805)纂《余杭县志》,未成即逝。还纂有《臬亭小志》、《洞霄宫续志》、《金鼓洞志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