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逍遥集

逍遥集

一卷。宋潘阆(?-1009)撰,潘阆,字逍遥。大名(今属河北)人。或云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卖药京师,好结权贵。至道元年(公元995年)太宗赐进士及第。真宗时,为滁州参军。潘阆之诗,有五代、晚唐遗风。宋人对其诗评价很高。苏轼尝称其《夏日宿西禅》(又称其《题资福院石井》)诗,不在石曼卿、苏子美之下。刘邠《中山诗话》称其《岁暮自桐庐归钱塘》诗不减刘长卿。其诗多有佳句。宋晁公武《读书志》载逍遥诗三卷,《宋史·艺文志)有潘阆集一卷。原本久佚。《永乐大典》所收其诗一卷,已不是全录。其《古意》一诗,今刻唐诗皆以为崔国辅作,而《永乐大典》则题潘阆名。有《永乐大典》本。

一卷。宋潘阆(?-1009)撰。潘阆字逍遥,自称逍遥子,大名(今属河北)人,有诗名。宦官王继恩荐于宋太宗,至道元年(995)赐进士及第,试国子四门助教。不久,察知狂妄,追还诏书。宋真宗时,王继恩豪横欺罔,漏泄朝廷机事,下狱。也准备逮捕潘阆,潘阆潜遁。咸平初回京,府尹收系治罪,被真宗释放,任滁州参军。大中祥符二年(1009)卒于泗上。有诗三卷。《宋史·艺文志》作《潘阆集》一卷,已佚。清修《四库全书》,据《永乐大典》录出潘阆佚作,并采辑他书逸篇,重编成《消遥集》一卷。潘阆词初无专集,崇宁时,武夷黄静记云:“阆虽寓钱塘,而篇章靡有存者,酒泉子十首,乃得之蜀人。其石本今在彭之使厅,予适为西湖吏,宜镌诸石,庶共其传”,是阆词之所以流于后代。自明以来,词选词话中,仅载“长忆西湖,尽日凭栏楼上望”,“长忆孤山,山在湖心如黛簇”,“长忆西山,灵隐寺前三天竺”后三阕。此本十首完全。据江标《〈宋元名家词〉序》,乃南词本之一种。《古今词话》谓潘阆自制忆余杭三首,或云虞美人,或云酒泉子,皆误。更有失去山影独添碧溜字者,不成词矣。本书序、跋已驳之。张宗口据《湘山野录》,亦谓词名忆余杭,作酒泉子者误。不知阆函中及黄静记语,并称酒泉子。宋初令曲,承袭唐余,渐变秾腴为清雅。阆之所作,颇似张志和之渔父词。诚有如陆子遹所称,句法清古,语带烟霞者。《湘山野录》卷下云:潘逍遥有清才,著作忆余杭一阕,曰:“长忆西湖,尽日凭栏楼上望,三三两两钓鱼舟,岛屿正清秋。笛声依约芦花里,白鸟成行忽惊起。别来闲想整鱼竿,思入水云寒。”钱希白爱之,自写于玉堂画壁。《花草粹编》,引杨湜《古今词话》云:石曼卿见此词,使画工彩绘之,作小景图。虽传说不同,要为宋人所称誉,则可知。有四印斋本、《永乐大典》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圆容较义

    一卷。明李之藻撰。该书介绍了比较图形关系几何学。其自序称“借平面以推立圆,设角形以徵浑体。”因形有全体,视其一面,从其一面,可测其全体,故“借平面以推立圆”。又面必有界,界以线为边,两线相交必有角,析

  • 周官礼义疏

    一卷。后周沈重(500-583)撰,清马国翰辑佚。沈重字子厚,吴兴武康(今浙江德清)人,官至露门博士。事迹具《北史》本传。沈书隋唐志皆著录,原书为四十卷,今佚。马国翰依《经典释文》,又参稽《集韵》,辑

  • 养余月令

    二十九卷。戴羲撰。戴羲,字驭长,明崇祯(1628-1644年)中官光禄寺典簿。该书以抄撮旧有典籍为主,分别岁序,并附以蚕鱼、竹、牡丹、芍药、兰菊等谱,颇涉农家内容,可为参考。《四库存目》所注为浙江巡抚

  • 礼记疑义

    七十二卷。清吴廷华(详见《周易疑义》条)撰。即《三礼疑义》第三部书,体例一如《周礼》,内缺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二篇,注云《朱子章句》。概仿陈澔《集说》之例。前无《自序》,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二书皆有《自序

  • 别本韩文考异

    四十卷。《外集》十卷。《遗文》一卷。宋王伯大编。王伯大字幼学,号留耕,福州(今属福建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嘉定七年(1214)进士,理宗朝官至端明殿学士,拜参知政事。王伯大认为朱子的《韩文考异》于本集之

  • 施氏诗说

    一卷。唐施士丐撰,清马国翰辑。据韩愈《施先生墓志铭》(《韩昌黎全集》卷二十四)知士丐卒于贞元十八(802)年十月十一日,年六十九岁,则其生年应是开元二十一(733)年。士丐在太常十九年,历任四门助教、

  • 象数一原

    六卷。清项名达(1789-1850)撰。项名达原名万准,字步来,号梅侣,仁和(今杭州)人。嘉庆二十一年(1816)举人,道光六年(1826)进士,未赴知县任,退职回乡,专事中算,著有《勾股六术》一卷(

  • 禹贡正解

    不分卷。清朱镇撰。朱镇字生白,江苏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县)人。此书共参考了三十多种书,朱镇对于有异说的问题,只审定其中一说,以便节约篇幅,便于初学者阅读,但这种择定方式颇为不易。朱镇在“凡例”中说:“篇

  • 启秀事略

    一卷。清末颜札氏撰。按启秀,库拉雅氏,满洲正白旗人,道光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、军机大臣。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,因庇护义和团,伏诛。该书即其继妻颜札氏所记。现存光绪刊本。

  • 道德经疏

    见苏辙《道德经解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