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通俗文

通俗文

一卷。东汉服虔撰。服虔字子慎,初名重,又名祇,后改虔。河南荥阳(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)人。少入太学,后举孝廉,官尚书郎、高平令。灵帝中平末,拜九江太守。死于战乱。治古文经学,有雅才。著《春秋左传解谊》、《春秋隐义》等。所著皆不传,清马国翰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、黄奭《汉学堂丛书》有辑录。《后汉书·儒林传》没有提到服虔撰《通俗文》事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书证篇》谓《通俗文》非服虔撰,理由有三:汉人述作,不会引魏人的说法;服虔时无反切,而此书有之;其书不见于晋人著录。这三点虽有一定理由,但古人著作被后人窜改增补是习见之事,据此三点尚难以断定《通俗文》一定非服虔所撰。至于东晋殷仲堪引过的《俗说》,是否即《通俗文》的另一种本子,颜氏不能知,现在更无法断定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《通俗文》一卷,服虔撰。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和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均无此目,而著录李虔《续通俗文》二卷。清洪亮吉谓《通俗文》系服虔所作而李虔续之,阮孝绪等误混二书为一。反音或系后人补入,或系李虔书中语,与《通俗文》之是否为服虔著无涉。洪氏认为古籍所引,称服虔《通俗篇》、服虔《俗说》、或止言服虔者,皆指《通俗文》而言(见洪亮吉《复臧文学镛堂问通俗文书》,载《更生斋文甲集》卷一)。洪氏所论很是,《通俗文》应认为乃东汉服虔所撰。是书专门辑录俚言俗语,如唐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十八引《通俗文》曰:“木四方为棱,八棱为。”“烧骨以漆曰垸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六〇五卷引《通俗文》曰:“方絮曰纸。”七六二卷引《通俗文》曰:“石轹谷曰碾。”《通俗文》确如颜之推所说是一部好书,它以实用为主,对俚言俗语既注音又释义。是书对后代专释俚言俗语的训诂著作是有一定影响的。《太平御览》尚有征引,足证其书宋初犹存,后遂亡佚不传。清人任大椿、臧庸、马国翰、黄奭、顾櫰三、顾震福等均有辑本,近人龙璋亦辑有《通俗文》一卷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坊记集传

    二卷。明黄道周(其生平详见“月令明义”条)撰。是书为崇祯十一年(1638)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《礼记》注五篇之三。《坊记》为《礼记》篇名。是书以《坊记》为经,分为三十章,每章各立名目,上卷之自为大坊第

  • 小尔雅补义

    一卷。清王贞撰,门人张其维、汪昌言校。贞字彦明,号月池,江西婺源县人,尚著《夏小正小笺》。是编卷首有同治癸酉(1873年)三月王氏自序。其所补释之本为宋咸注本。书分广诂、广言、广训、广义、广名、广服、

  • 墨林快事

    十二卷。明安世凤(详见《燕居功课》条)撰。此书记载作者所见古器、古刻、古书画等并各为跋语,共六百九十五则。其中多涉议论,间有考证之词。对了解文物有一定参考价值。书首有安世凤自序。其在自序中说:他有欧阳

  • 内务府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则例

    三卷。不著撰人名氏。亦无编纂年月。据书内容,可推知约为宣统二年修。是书共三册,分别介绍颐和园、静明园,静宜园三处的各项事宜。其中所载:光绪二十一年(1895)二月,海军衙门奏准,已修齐各殿坐,统交颐和

  • 抱朴子

    见《抱朴子内外篇》。

  • 湘绮楼词抄

    一卷。清王闿运(1832-1916)撰。王闿运字壬秋,又字壬义,号湘绮,湖南湘潭人。自幼刻苦攻读,熟悉儒家经典。年轻时即用心著述,与邓辅纶等结兰陵词社,号“湘中五子”。咸丰三年(1853)举人。受山东

  • 天山草堂存稿

    八卷。明何维柏(约1550前后在世)撰。何维柏,字乔仲,南海(今广东佛山)人,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十四年(1535)进士,历授监察御史,坐劾严嵩,廷杖除名,隆庆初(1567)复官,累迁吏部左右侍郎。又因忤

  • 石渠随笔

    八卷。清阮元撰。阮元有《经籍纂诂》,已著录其生平。阮元官任詹事时,曾奉敕与王杰、董诰、金士松、沈初、彭元端等续编内府所藏书画,其中在编纂《石渠宝笈》时,曾随笔记下所见书画的题跋及真赝之辨,便有《石渠随

  • 石林遗事

    三卷,附一卷。清叶德辉(见《周礼郑注正字考》)撰。该书记其祖上叶梦得政绩、著述及杂事。附卷为梦得应酬诗文。梦得北宋末叶人,徽宗时尝司纶诰,对朝章典故;用功颇勤。且博通群籍,工于诗、古文。其藏书之富、著

  • 柘轩集

    四卷。明凌云翰撰。凌云翰,字彦翀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,生卒年不详。元至正十九年(1359)举浙江乡试。除平江路(今江苏苏州)学正,不赴。洪武十四年(1381),以荐授四川成都教授。因贡举乏人,谪南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