逸周书
十卷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、《唐书·艺文志》中记载此书于晋太康二年(公元281年)得于魏安釐王冢中,故旧本称为《汲冢周书》但《晋书·武帝纪》及《荀勗传》、《束晳传》中载汲郡人所得竹书七十五篇具有篇名,并没有《周书》;而杜预《春秋集解·后序》中汲郡诸书的目录中亦无《周书》,可见该书并非出于汲冢。许慎作《说文》、马融注《论语》、郑玄注《周礼》时都引用过《周书》,且均在汲冢之前,知为汉代相传之旧。从晋至唐初该书仍被称为《逸周书》,其相沿称汲冢者,大概源于梁任昉得竹简漆书后示于刘显,刘显认为是孔子删书之余,后人未予审察以误传误,修订《隋书》者采用了这种说法。陈振孙《书录题解》记《逸周书》共七十篇,另有叙文一篇在后。在流传过程中许多篇目今已佚失,如《史记·楚世家》所引《周书》“欲起无先”、《史记·主父偃传》所引的《周书》“安危在出令,存亡在所用”、《汉书》引《周书》“无为创首将受其咎”等十一篇中文,今本皆无有。观李焘所作跋中已有“脱烂难读”之语,大概宋时的版本已如此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