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一编
六卷。未著撰者名氏。该书编朱熹、陆九渊二家往还之书信,而为之论断。大旨在于论证朱、陆二家始异而终同,故名曰“道一”。陈建《学部通辨》云:“程篁墩著《道一编》,分朱、陆同异为三节;始焉如冰炭之相反;中焉则疑信之相半;终焉如辅车之相依。”于是,朱、陆早异晚同之说成。后王守仁因之,遂有《朱子晚年定论》之录,与《道一编》辅车相依之说相合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据陈建之说,也认为此书乃程敏政所作(详见《宋遗民录》)。
六卷。未著撰者名氏。该书编朱熹、陆九渊二家往还之书信,而为之论断。大旨在于论证朱、陆二家始异而终同,故名曰“道一”。陈建《学部通辨》云:“程篁墩著《道一编》,分朱、陆同异为三节;始焉如冰炭之相反;中焉则疑信之相半;终焉如辅车之相依。”于是,朱、陆早异晚同之说成。后王守仁因之,遂有《朱子晚年定论》之录,与《道一编》辅车相依之说相合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据陈建之说,也认为此书乃程敏政所作(详见《宋遗民录》)。
八卷。朝鲜朴建中(生卒不详)撰。朴建中,字士标,号仙谷,尚州(今地不详)人,从宋心斋焕箕、金过斋正默等游,履践笃行,尤深于礼。《丧礼备要》为申义庆著,沙溪金长生取之修润而成《丧礼备要本篇》,然其抄录从
三卷。明虞谦(1366-1427)撰。虞谦,字伯益,金坛(今江苏南京)人。洪武二十八年(1395)由太学生擢刑部郎,出知杭州府。永乐十六年(1418),命督漕运,后召为大理少卿,进都察院左副都御史。仁
十三卷。清安致远(1628-1701)撰。安致远,一名如磐,字拙石、静子,号缄庵。寿光(今属山东)人。康熙十一年(1672)贡生,此后十五年屡试不第,偃蹇失意而终。曾与李澄中、李焕章齐名,颇得周亮工赏
五卷。程颂万(生卒年未详)撰。程颂万字子大,号十发,湖南宁乡人。清末官湖北侯补道,入民国后不仕而卒。颂万少受诗古文法于其从兄颂藩。颂藩遗集中有与子大弟论诗文书札多通,是其事实。颂万少颖敏,年十五六时诗
二十一卷。清潘瑛、高岑同辑。潘瑛生卒年事迹均不详。高岑,字岘亭,河南商丘人。生卒年亦不详。官丰城知县。著有《眺秋楼诗》。此集为清诗汇编。清代人选清代诗有不少著作,如沈宗伯《清诗别裁集》,陈维崧《箧衍集
二卷。清林福祥(1814-1864)撰。林福祥,字亮予,号季薇(或作季眉),广东香山(今广东中山)人,出身世家大族。鸦片战争爆发后,谒见广州知府,陈述战守方略,未被采纳。后招募水勇,组成“平海营”,镇
十八卷。明邓梦文撰。梦文字志文,安成(今江西安福)人。该书前有永乐二十二年(1424)自序,《序》言:“著是书时梦神授以《八卦余生》之名,觉而不识其所谓。但既有所受之,则不敢不以是名之。”其说甚怪。该
三卷。明冯渠(生卒年不详)撰。冯渠,字谦川,新城(今江西新城县)人。明万历十一年(1583)进士。此书三卷,全规仿《论语》之文,又仿《论语》分为二十篇。属王通《中说》之类。
七种,六十三卷。清潘世恩(1769——1854)编。潘世恩字槐堂,号芝轩,吴县(今江苏吴县)人。乾隆年间进士。历任工部、户部、吏部尚书,军机大臣,官至体仁阁大学士,加太傅,死后封谥号为文恭。著作有《恩
十卷。明彭韶(1430-1495)撰。彭韶,字凤仪,福建莆田人。天顺元年(1457)进士,授刑部主事,迁员外郎。后擢为副都御史,巡抚应天。弘治中,官至刑部尚书。著有《政训》、《从吾滞稿》十二卷。彭韶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