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释名疏证

释名疏证

八卷。清江声为毕沅撰,署毕沅名。江声(1721-1799)字涛,后更字叔沄,晚年号艮庭,学者称艮庭先生。元和(今江苏吴县)人。师事惠栋。精《古文尚书》、《说文》之学。一生不事科举业,晚年赐六品顶戴。尚著《尚书集注音疏》十二卷、《六书浅说》一卷、《论语俟质》三卷等。毕沅(1730-1797)字湘衡,一作缃衡,或作纕蘅;一字弇庵,或作弇山;号秋帆,自号灵岩山人。江苏镇洋(今江苏太仓县)人。从沈德潜、惠栋游。乾隆十八年(1753年)举人,二十五年(1760年)进士,历官陕西巡抚、湖广总督、兵部尚书等职。吏治之余,究心经史。书室名经训堂。著《墨子校注》十六卷等多种。清周中孚《郑堂读书记补逸》卷七曰:“秋帆以《释名》二十七篇,俗本流传,鲁鱼豕亥,学者不察,转生驳议,因取经传子史有与是书相表里者,援引以为证佐,又取唐宋人诸书有引及是书者,荟萃以相雠校。表其异同,正其舛谬。并益以《释名补遗》及《续》焉。其于刘氏之书,校核精审,诚为善本,自此学者易以循诵。惟所为疏证太略,前不及戴东原(震)《方言疏证》,后不及王怀祖(念孙)《广雅疏证》之详耳。又此编既成,江叔沄(声)拟以篆书付刻,秋帆欲仍昔贤之旧观,示来者以易晓,故依前隶写。其后复加删改,始俾以篆文写刊一本,然不若仍以隶写之为得也。前载成国原序,及乾隆五十四年(1789年)秋帆疏证序。卷首题曰:汉征士北海刘熙撰。秋帆序中考证成国为汉末人云。”是书有《经训堂丛书》篆书、正书两本,广州书局有重刻本。二种文本并附《释名补遗》及《续释名》各一卷。正书本中毕氏序作于乾隆五十四年(1789年)。序称:“暇日取群经及《汉书》注、唐宋类书、道释二藏较之,表其异同,是正缺失,又益以《补遗》及《续释名》二卷。凡三阅岁而成。复属吴县江君声审正之“云云。篆书本中毕氏序作于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。序称:“《释名疏证》刊印寄归,属江君声审正其字,江君谓必用篆文字乃克正,请手录之,别刊一本。余时依违未许,既而覆视所刻,辄复删改,适江君又以书请,遂以删改定本属之钞写。并述前序未尽之意,复为序以诒之”云云。然则篆文之本乃其定本,与正书之本稍有不同也。所附《补遗》辑录群书所征引而为今本《释名》所无者,所辑《释爵位》,今本阙。《续释名》有《释律吕》、《释五声》两篇,为续广刘熙原书者,体例仿杭世骏《续方言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词律

    二十卷。清万树(约公元1692年前后在世)撰。万树生平见《璇玑碎锦》条。此书为纠正《啸余谱》和《填词图谱》及诸家词集之舛异而作。《草堂诗余》将词分为小令、中调和长调,以五十八字之内为小令,五十九字至九

  • 道统录

    二卷,《附录》一卷,清张伯行(1652-1725)撰。张伯行,字孝先,号敬斋,仪封(今河南兰考)人。康熙二十四年(1685)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。其学以辟陆王、尊程朱为基本宗旨,是继陆陇其之后维护朱熹理

  • 经义斋集

    十八卷。清熊赐履(1635-1709)撰。熊赐履生平详见《澡修堂集》(辞目)。是集为康熙二十九年(1690)熊赐履任礼部尚书守亲丧家居时所刻。凡十八卷,共文十四卷,诗四卷。其中,卷一为奏疏,卷二为讲义

  • 凰求凤

    清李渔撰。其生平见《闲情偶寄》条。此剧写主人公吕曜,字哉生,金陵人,少年乡荐,才貌并绝。青楼女子皆倾心他,少年时就奉《感应篇》读之,力守色戒。独与妓女许仙友善。许仙貌美能诗,爱曜特甚,发誓要嫁给吕曜。

  • 文昌县志

    十卷。清马日炳纂修。马日炳,镶红旗,奉天人,监生,康熙四十八年(1710)任文昌县知县。旧志修于明嘉靖间李遇春,至康熙二十七年(1688)已五次修纂。马日炳任文昌知县,第六次续修县志。此志以前志为底本

  • 通鉴纂要

    即《少微通鉴节要》。

  • 澹然集

    五卷。明陈敬宗(1377-1459)撰。敬宗,字光世,号澹然居士、休乐老人,浙江慈溪人。明永乐二年(1404)进士,选庶吉士,入史馆,改翰林侍读,参与修《永乐大典》。宣德中,官至国子监祭酒,赠礼部侍郎

  • 愚一录

    十二卷。清郑献甫(1801-1872)撰。郑献甫,经学家,原名存纻,字献甫,别字小谷。为了避文宗讳,以字广行。广西象州(今广西象州)人。道光十五年(1835)进士,官至刑部尚书,晚年主讲榕城书院。著有

  • 牡丹史

    四卷。明薛凤翔撰。薛凤翔,字公仪,亳州(今安徽亳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薛氏本为例贡出身,后官至鸿胪寺少卿。当时亳州牡丹最盛,薛氏家园中种植最多。薛氏就撰写了《牡丹史》这本书。是书在欧阳修《洛阳牡丹记》一

  • 四书集注直解说约

    七卷。明张居正(1525-1582)撰。张居正字叔大,号太岳,湖广江陵(今湖北荆州市)人。明政治家。著有《书经直解》、《帝鉴图说》等。是书先标举《四书章句》为纲,次《朱注》,次《直解》。句栉字比,大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