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铜鼓书堂词话

铜鼓书堂词话

一卷。清查礼(1716-1783)撰。查礼,原名为礼、学礼,字恂叔,号俭堂,一号铁桥。宛平(今北京)人。乾隆元年(1736)登博学鸿词科,二十三年(1758)任户部主事。曾随军征金川,专司督运。后擢四川布政使,再迁湖南巡抚,未及到任而卒。查礼的诗风前后期有所变化。少年时所作多“清新婉约,出自性灵”(徐世昌《晚晴簃诗汇》)。为官后所作则以长篇巨制为主,风格亦为之一变,表现出才气骏发,挥洒自如的特色。还有一些描写边地风土人情的作品,色彩绚烂,充满南国气息。其文与词也有一些佳作,但成就不及诗。他还擅长绘画,尤善画梅。著有《铜鼓书堂遗稿》三十二卷、《画梅题记》。本书仅十五则,多考论南宋之词,间及于清。查礼宗崇姜、张、周、王之词,故留意于南宋词人。考西泠之盛,与当时词人所言正合。又详述楼叔茂、孙花翁、施梅川、萧则阳诸人之词及事迹,并足以资考证。查礼推许“雅正淡远”之作,反对绮腻纤秾之态,因此,他高度评价张孝祥《于湖词》,许为“声律宏迈,音节振拔,气雄而调雅,意缓而语峭”。对文天祥被元人拘缚时所作《题张、许双忠庙》的〔沁园春〕词,也极力赞扬,说是“忠义刚正,凛凛之气势,流露于简端者,可耿日月、薄云霄。”有《屏庐丛刻》本、《词话丛编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仪礼礼服通释

    六卷。清凌曙(1775-1829)撰。凌曙字晓楼,一字子升,江苏江都(今江苏省中部)人。监生,博览载籍,兼工文词,治经传不为俗学。初为香作佣役,后师事沈钦韩、刘逢禄等,旋充塾师,后入京为阮元校辑《经郛

  • 诂幼

    一卷。南朝宋颜延之撰。清马国翰辑。参见《庭诰》。按《隋书·经籍志》小学类载:“梁有《诂幼》二卷,颜延之撰。”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著录为《诂幼文》二卷。其书久佚,唯唐宋人著述中尚有所引。是书乃马国翰辑颜氏

  • 简端录

    十二卷。明邵宝(生卒年月不详)撰。宝字国贤,号二泉,无锡(今江苏无锡)人,成化进士,曾官江西提学副使,正德中迁右副都御史,总督漕运,忤刘瑾,勒致仕。瑾伏诛,复出为户部侍郎,拜南京礼部尚书,嘉靖初卒,谥

  • 诗经正义

    二十七卷。明许天赠撰。天赠字德天,黟县(今属安徽省)人,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乙丑(1565)进士,官至山东布政使参政。此书不载经文,只标章名节目,附以己说,颇为弇陋。

  • 协纪辨方书

    三十六卷。清乾隆四年(1739)和硕庄亲王允禄(详见《谕行旗务奏议》)等奉敕撰。全书分为本原二卷、义例六卷、立成宜一卷、忌用事一卷、公规二卷、年表六卷、月表十二卷、日表一卷、利用二卷、附录一卷、辨伪一

  • 滇程记

    一卷。明杨慎(1488-1559)撰。杨慎字用修,又字升庵,四川新都人。文学家。正德进士,官翰林修撰。后因极言谏阻“大礼”,两受廷杖,谪戍永昌卫(今云南保山)卒。戍边多暇,“书无所不览”,“好学穷理,

  • 三家宫词

    三卷。明毛晋编。毛晋生平详见《二家宫词》辞目。有《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》已著录。是书收入唐代王建、二蜀花蕊夫人,宋代王圭宫词各一百首。以人分卷。“宫词”格为王建所创,即描写宫闱题材的七言绝句。其旧刻

  • 续古今考

    ①九卷。伪托金元好问(1190-1257)撰。元好问字裕之,号遗山,忻州秀容(今山西忻州市)人。兴定五年(1221)进士。历任内乡令、南阳令、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。金亡不仕。筑野史亭,以著作自任。通经史

  • 陈氏易说

    四卷。清陈寿熊撰。陈寿熊字献青,又字子松。江苏震泽人。于周易研究甚深。著述颇丰。除本书外,还有《周易集义》、《读易汉学私记》、《读易启蒙》、《周易正义举正》、《周易本义笺》等。全书四卷,卷一为上经,卷

  • 济宁县志

    四卷,首一卷。民国藩守廉修,袁绍昂纂。藩守廉详见民国《济宁直隶州志》。袁绍昂,江苏南通人,曾任济宁县知县。民国济宁改州为县后,疆域和建置皆与前有所不同。袁绍昂任县令后,又设局重修志乘,成是志。《济宁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