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阳谷县志

阳谷县志

①八卷,首一卷。清王天壁纂修。王天壁字文,安徽桐城人,举人出身,康熙十二年(1673)任阳谷知县。考阳谷旧志,创修于明嘉靖十五年(1536)知县刘素,书成于数月之间,难免陋略。再修于万历三十四年(1606)知县范宗文,较旧志加详。三修于崇祯四年(1631)李文林,基本沿袭旧志,增者仅数行。康熙十二年,王天壁奉旨修志,取旧志增订,遂成新志。《阳谷县志》康熙十二年刻本。全书八卷首一卷,分为:卷一建置、疆域、分野、形势、城池、山川、桥梁、风俗、都社、户口、土田、物产,卷二庙祠、公署、职官,卷三名宦、学校、人物、封荫,卷四孝义、贞烈、隐逸、武备、古迹、古墓、坊牌、寺观、灾异,卷五至卷七艺文,卷八题咏。卷首有序、凡例、图四幅。此志与旧志无大差异,几乎全部承袭旧志。此外,有目无纲,不合志体。②清王时来修,杭云龙纂。王时来字逊修,湖广钟陵人,拔贡出身,康熙四十九年(1710)任阳谷县知县。杭云龙,县教谕。王时来莅任后,见邑志自前令王天壁修后,至当时已四十余年未修了。其间景物兴废之殊,风俗今昔之异,户口盈虚不一,名宦乡贤、孝义贞烈之踵后,欲谋修辑之。正值兖州郡守金一凤拟纂修郡志,下令州邑,各修新志。王时来乃集绅士,取旧志为蓝本,设局开馆,聘杭云龙总其事,稿成,时来亲加校定,历时一月而志成。《阳谷县志》康熙五十五年(1716)刻本。此志完全承袭旧志,无大损益,为敷衍之作。其尚有民国九年(1920)和二十二年(1933)石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诗经小学

    四卷。清段玉裁(详见《所订毛诗故训传》)撰。是书精善处悉经陈奂采入所著《诗毛氏传疏》中,但亦有未达者。如谓“螓首蛾眉”,《毛传》脱“蛾眉,好貌”四字,则臧庸《拜经楼日记》已议其非。又谓“陟岵”,岵有阳

  • 通文馆志

    十一卷。朝鲜金指南撰,李湛等续辑。金指南,官至知中枢府事。金指南受崔相国嘱托,博采典录、传记,结合亲身见闻,将司译院有关典故,诸如朝聘传导之仪、周旋吐纳之节、享币赠酬之数、奏咨移揭之式,重加整理,编成

  • 闽都记

    三十三卷,明王应山撰。王应山,字懋宣,号静轩,侯官人。年逾八十有二,著湖山纪胜,旋加删润,改名《闽都记》。未及观成,飘然逝去。后二十余年,其子毓德,始润饰成书。郡守江铎为刊行之,故署以万历四十年(16

  • 释草小记

    一卷。清程瑶田撰。程氏生平见“果蠃转语记”。是书专释草名,全书十四篇文章。每释一种草本植物,必据《尔雅》、《说文》、《本草纲目》、《群芳谱》等书,考辨异名,分析异同,探究源流,论定是非。所言尚颇取证于

  • 诗经新义

    二十卷(已佚)。王安石(1021- 1086)撰。王安石字介甫,号半山。封荆国公,世称王荆公。抚州临川(今属江西)人。北宋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。庆历进士,仁宗嘉佑三年(1058)上万言书,主张改革政

  • 任庵语略

    无卷数。清王建衡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建衡号月罗,威县(今河北省)人。岁贡生,候选教谕。王建衡善于著述经史杂家著作,著有《读史辨惑》、《性理辨义》等。《任庵语略》是王建衡的一部杂说之作,此书采辑前人的笔

  • 存吾文集

    四卷。清余廷灿(1729-1798)撰。余廷灿字卿要,晚号存吾。湖南长沙人。乾隆二十六年(1761)进士,官翰林院检讨,以母老乞养归,遂不复出。余廷灿生乾嘉之际,其时汉学风靡一世,不读许郑之书者几不得

  •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

    十卷。宋章安(生卒年不详)撰。章安,南宋时人,曾任登仕郎,撰有《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》十卷。宋徽宗赵佶,曾作《御解道德真经》解《道德经》,章安撰此书的要旨是阐释宋徽宗之解。此书卷首有章安自序。其序称《道

  • 四书蒙引

    十五卷。别附一卷。明蔡清(1459-1509)撰。蔡清字介夫,号虚斋,福建晋江人,明代理学家。成化二十年(1484)进士,曾任江西提学副使等职。学宗朱熹。著有《易经蒙引》、《四书蒙引》。其作此书,初稿

  • 浮山小志

    三卷,附史传事略一卷。清黄培芳撰。黄培芳,字香石,广东香山人。罗浮山在惠州博罗县。道书所称第七洞天、第三十二泉源福地也。罗浮二山,判自分水。凹之西为罗。凹之东为浮。观其全势,则罗浅而浮深。征诸旧闻,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