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阿育王传

阿育王传

七卷。西晋三藏法师安法钦(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)译。阿育王是二千多年前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一位著名的君主,他能征贯战,统一了南亚次大陆,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。“阿育”是梵语(A’soka),唐代译音为阿输迦,又音译为阿育,A’,Soka是无忧,故汉语亦意为“无忧王”。阿育王在征服羯陵加(今印度的奥里萨邦)时,摧毁了无数城寨,焚烧了大批居民,掠夺了大量财富。据载俘虏了15万人,屠杀了10万人后深感自责,转而弘扬佛教,他宣布在国内尊重一切教派,亲自主持召开佛教史上的第三次“结集”,在“结集”上带头讲经说法,与僧众会诵佛经,使古佛经最后定型。“结集”后,阿育王派遣包括他子女在内的大批僧人到印度各地以及斯里兰卡、缅甸等邻国,甚至远达叙利亚、埃及、希腊等地传教,为使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做出了重要贡献,他也因此不但博得了“佛教的亲戚”之美称,也使传世诸经多以他的名字命名。《阿育王传》一书,共分有十二分,即:本施土缘,阿育王本缘传、阿恕伽王弟本缘、驹那维本缘、半庵罗果因缘、优波槃多因缘、优波诤多因缘之余、摩诃迦叶涅槃因缘、摩田提因缘、商那和修因缘、优波槃多因缘、阿育王现报因缘。本施土缘中,记载阿育王的前生及为轮王皈依佛法正信。自阿育王本缘传至半庵罗果因缘,记载阿育王礼塔,王弟宿大哆皈依佛教诸事。优波槃多因缘以下较详细记载佛祖灭度后传付法藏,以及优波槃多传布正信事。在阿育王现报因缘中,记载阿育王供养佛所得种种现报。全书在篇幅上所记阿育王和优波槃多各占一半,大都是记叙阿育王皈依佛教的经过,以启迪后人。阿育王故事有南传北传之别,此传与僧伽婆罗所译《阿育王经》,昙摩难提所译的《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》同属北传佛教系统。《阿育王传》是研究阿育王传说的重要资料,也是研究后来禅宗祖师传承脉系的参考文献。现见载版本有大正藏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解颐新语

    八卷。明皇甫汸(1497-1582)撰。其生平详见《百泉子续论》辞目。是编皆为其说诗之语,分为“叙论”、“述事”、“考证”、“诠藻”、“矜赏”、“遗误”、“讥评”、“杂记”等八门。自称匡鼎说诗,人为解

  • 正俗备用字解

    四卷。清王兆琛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兆琛原名兆玺,字叔玉,号献甫,又号西舶,福山(今属山东)人。嘉庆丁丑(1817年)进士,改庶吉士,散馆授编修,官至山西巡抚。是书取通用字,分别正俗,解释音义,依《康熙字

  • 鳌溪文集

    二卷。元周闻孙(生卒年不详)撰。闻孙,字以立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此集前有永乐(1421)邹缉序。称其年三十五举进士。会试中乙榜。揭傒斯荐入史馆,奏修宋、辽、金三史应以宋为正统,不合统治者意图,出为

  • 大易象数钩深图

    ① 三卷。元张理撰。张理字仲纯,清江(今江西清江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举茂才异等,历任泰宁教谕、勉斋书院山长,延祐中(1314-1320年),官至福建儒学提举,卒。《闽书》说张理“尝从杜本于武夷,尽得其学

  • 元诗选

    一百一十卷。清顾嗣立(1665-1722)编辑。顾嗣立,字侠君,江苏长洲人。康熙进士官至翰林院庶吉士。博学工诗。曾入召纂修宋、金、元、明四代诗选及《皇舆全览》等书。著有《闾邱先生自订年谱》、《昌黎先生

  • 两河经略

    四卷。明潘季驯撰。作者生卒年代及事迹见前《潘司空奏疏》条。万历初年,黄河在高家堰决口,淮、扬、高宝之地全部被淹。潘季驯建议筑堤防,疏淤塞,论水势之强弱,复黄河之故道,条上六事,受到朝廷的肯定。《两河经

  • 吴越顺存集、外集

    《正集》三卷,《外集》一卷,并清吴允嘉撰。吴允嘉字志上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除本书外,尚著有《浮梁陶政志、景镇旧事》一书,记载景德镇瓷器。《吴越顺存集、外集》记载五代十国时吴越王

  • 拾遗记

    十卷。晋王嘉(?-约390)撰。王嘉字子年,陇西安阳(今甘肃渭源)人。东晋时著名的方士。《晋书》本传说他常年隐居于东阳谷,不食五谷,不穿华服,清虚服气,弟子受业者数百人,都住在山洞里。后来迁居终南山,

  • 论语传注

    二卷。大学传注一卷。中庸传注一卷。传注问一卷。清李塨撰。李塨详《周易传注》条。李塨曾师事颜元、毛奇龄,故此书解释经义多与宋儒相反,反对讲习空谈,而力主经世致用之实学,于宋以前经解也多有采纳。解《论语》

  • 说文段注订补

    十四卷。清王绍兰(1760-1825)撰。绍兰字畹馨,号南陔,晚年自号思惟居士,萧山(今属浙江)人。乾隆五十八年(1793)进士,官至福建巡抚。学以许慎、郑玄为宗,于《仪礼》、《说文》致力尤深,著述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