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陶渊明集

陶渊明集

八卷。东晋陶潜(365或372-427)撰。陶潜字元亮,入宋更名潜,字渊明,世称靖节先生。浔阳柴桑(今江西九江)人,陶侃曾孙。少有高趣,家贫好学,有大志。曾著《五柳先生传》以自比。历任江州祭酒、镇军参军、彭泽令。为人高洁,卑视官场秽弊。为彭泽令时,郡遣督邮至县,官吏让他束带见之,他说: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。”即日解印绶,去职归隐。义熙末,征他为著作郎,不就。世称靖节先生。著有《陶靖节集》(《桃花源记》、《归去来辞》等为名篇)。据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《陶渊明集序》:“余爱嗜其文,不能释手,尚想其德,恨不同时。故更加搜求,粗为区目。”可知萧统是陶集的最早编定者。又据南人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记载,萧统本《陶渊明集》为诗文七卷并以序、传和颜延之诔置卷首,共八卷。北齐阳休之据萧统八卷本和另一个没有序、录的八卷本以及一个有录的六卷本(即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“梁五卷、录一卷”本),补入《五孝传》和《四八目》(即《圣贤群辅录》),合编为一个十卷本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《陶潜集》九卷,据考即阳休之本而佚去序目一卷,又两《唐书》著录有二十卷本,有五卷本,前者的“二”字很可能是衍文,后者则可能是“梁六卷”本而缺失目录一卷。北宋时,陶集有宋庠(宋仁宗时)、思悦(宋英宗时)两种十卷刻本,宋庠本得自“江左名家旧书”,思悦本采用永嘉周氏藏阳休之本。二者原本已不存。南宋以来,陶集刻本繁多,主要有南宋绍熙三年(1192)曾集刻本,不分卷,诗、文分编,无《五孝传》、《四八目》,保存了宋庠本的一些面貌。(《续古逸丛书》中有影印本)汲古阁藏十卷本,南宋刊,卷一至四诗一百二十七首,卷五赋辞三首,卷六纪传赞述十三首,卷七传赞五首(即《五孝传》),卷八疏祭文四首,卷九至十《四八目》。有清道光二十一年(1841)李廷珏翻刻本,咸丰十一年(1861)旌德李氏影刻本。明人焦竑藏八卷本,南宋刊,焦竑有影刻本,卷一至卷四诗,卷五赋辞,卷六记传画赞述,卷七《五孝注》,卷八疏文。此外还有宋末汤汉《陶靖节诗注》四卷,元初李公焕《笺注陶渊明集》十卷。明清两代,陶集注本纷出,如明人何孟春《陶渊明集注》十卷,黄文焕《陶诗析义》四卷,清人丘嘉穗《东小草堂陶集笺注》五卷,张子烈《评注陶渊明诗集》六卷、蒋薰《评阅陶渊明集》六卷,吴瞻泰《陶诗汇注》四卷,陶澍《靖节先生集注》十卷,其中以陶澍注本为最好。中华书局1979年版逯钦立校注《陶渊明集》七卷,以李公焕本为底本,删去伪作《五孝传》、《四八目》等,校以曾集本、鲁铨刻苏写大字本、莫友芝翻宋本、黄艺锡刻《东坡和陶诗》本,并参酌诸家旧说作注,是当今较好的校注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刊增补古今名家韵学渊海大成

    见《韵学渊海》。

  • 金石林时地考

    二卷。明赵均编撰。赵均,字灵均,吴县(今属江苏省)人。其父赵宦光曾编《说文长笺》,并对篆隶书法颇有研究。赵均继承家学,也喜欢搜集金石,并进行考证。本书是取《东观余论》、《宣和书谱》、《金石略》、《墨池

  • 礼经学

    七卷。清曹元弼(详见《礼经校释》)撰。是书卷一为《明例》(自尊尊、亲亲、长长、贤贤、男女有别五大义例,至注疏通例)。卷二为《要旨》上下(上卷论述《冠礼》、《昏礼》至《觐礼》,下卷发明《丧服》、《丧礼》

  • 唐氏遗编

    四卷。宋唐棣(生卒年不详)编。棣字彦思,宜兴(今江苏省宜兴县)人,尝受业于程颐。棣与其他程氏门人共记平日与程颐问答之语而成此书,已载入《二程遗书》。康熙中,唐棣裔孙一学等重刊于家塾,易以《遗编》之名,

  • 范围象教图

    见《圣学范围图》。

  • 论语浅解

    四卷。清乔松年(1814-1875)撰。松年字健侯,号鹤侪,徐沟人。道光十五年(1835)进士。官至东河总督。著有《藦萝亭札记》等。松年长于经世之才,故其说重经世致用。是书用浅显语句解释《论语》,故名

  • 二槐草存

    清王翃(1603-1653)撰。王翃字翀父,号介人。嘉兴(今属浙江)人。少年失学,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不曾读完,仅识字而已。偶览《琵琶记》,欣然会意,自学填词,竟能合调,此后学不稍懈,既工词曲,又攻诗文

  • 竹隐畸士集

    二十卷。宋赵鼎臣(约1101年前后在世)撰。赵鼎臣,字承之,自号苇溪翁,卫城(今四川盐源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元祐间进士。绍圣中,登宏词科。宣和中,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。召为太府卿。鼎臣工诗,才气飘逸。曾

  • 公余闲咏诗草

    不分卷。清张玉堂撰。张玉堂号翰生,归善(今广东惠阳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少习举业,应文童试屡试屡拔前茅。精八法,能拳书指书。曾书“海镜”二个大字,勒于澳门妈阁海岛,雄伟壮观。又书有“墨缘”二字,首称翰墨

  • 古韵溯原

    八卷。清安念祖、华湛恩同撰。念祖字景林,江苏无锡人。安吉之子。湛恩字紫屏,亦无锡人。是书略本安吉《韵徵》之说,分十六部:(一)宫宫声,东冬江韵通;(二)弓变宫声,蒸侵覃盐咸韵通;(3)章商声,庚韵半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