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韵略汇通

韵略汇通

一卷。明毕拱宸撰。毕氏又名拱辰,字星伯,号湖目,又号天目,明末掖县(今山东掖县)人。万历丙辰(1616年)进士,授朝邑、盐城二县知县。后数迁数贬,官冀宁兵备签事时,起义军兵陷太平,为李自成所杀。追谥烈愍。工诗,通韵学。此书序于崇祯十五年(1642年),乃为“童蒙入门”之便,取兰茂《韵略易通》“分合删补”而成,一名“汇通”,“取水回而复合之义,兹编虽分流别派,疏瀹惟勤,然总合于元韵之渊源者”。与《韵略易通》不同的,是分韵仅十六部,它把原收〔-m〕尾诸韵并入收〔-n〕尾诸韵之中,可以证明明末北方话中〔-m〕尾已经消失。其归并情况是:“廉纤”并入“先全”;“缄咸”一部分入“先全”,一部分入“山寒”;“侵寻”与“真文”合为“真寻”;同时,“端桓”也并入“山寒”。另将“西微”韵中念〔i〕的字归于“居鱼”韵,剩下念〔ei〕的字改为“灰微”韵。十六韵部是:一东洪、二江阳、三真寻、四庚晴、五山寒、六先全、七支辞、八灰微、九居鱼、十呼模、十一皆来、十二萧豪、十三戈何、十四家麻、十五遮蛇、十六幽楼。声母仍沿兰书之旧,分为二十声母。声调方面,保存入声,入声韵配阳声韵,与《韵略易通》相同。平声分为上平、下平,就是《中原音韵》的阴平、阳平。声调分上平、下平、上、去、入五声。在韵书体例上,两书基本相同,只是为各小韵加注切语,切语据《洪武正韵》而略有出入。毕氏原刊,颇不易得,赵荫棠谓钱玄同曾藏一部,棉纸大字,印工极精,此本不知现藏何处。山东王富揆曾以此书冒《韵略易通》之名石印出版,此本书名虽误,但内容仍为毕氏之旧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禹贡合注

    五卷。夏允彝(?-1644)撰。允彝字彝仲,号瑗公,谥文忠,后改忠节。松江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县)人。明末学者。崇祯十年(1637)进士,授长乐县知县。福王朱由崧时,召为吏部主事。后南都陷落,投水而死。

  • 经书言学指要

    一卷。清杨名时(详见《周易札记诗经札记四书札记程功录》)撰。名时曾官云贵总督兼管巡抚事,雍正六年,因借欠亏空等事革职。闲居云南六七年,本书即作于此时。书前有弁言。全书摘引《易》、《论语》、《中庸》、《

  • 羲里睡余编

    十卷。清张绶佩撰。绶佩字宴亭,河南信阳人,乾隆进士,官至知县。平生好易学,历十数年乃成此《羲里睡余编》十卷。此书以图书为主,大抵以宋儒为宗。虽疏解较略,却不沿袭旧说,也不全依傍程朱,其解多出己意。唯见

  • 镇海县新志备稿

    二卷。民国盛鸿焘,董祖义纂。盛鸿焘字蔚堂,广东香山人,光绪八年举人,光绪末年任镇海县知事。董祖义字颖笙,邑人,光绪二十八年举人。《镇海县新志备稿》民国二十年(1931)上海蔚文印刷局铅印本。全书二卷,

  • 礼纬

    不分卷。清黄奭辑。据隋、唐史籍载有《礼纬》三卷已亡逸。黄奭从群书引文中辑出仅二十五条。其书主要内容是帝王兴起与天象的感应、天子的仪容服色以及正朔等事。汉代通行的《仪礼》本是士礼,天子之礼只是士礼上推而

  • 周易录疑

    无卷数。清陈绰撰。陈绰字文裕,福安人。此编采用注疏本而不载经文。上下经只标卦名,《系辞》、《说卦》标明章次,《序卦》、《杂卦》则只标篇名而已。所解都是循文生义,几乎没有考证。每条之下多有标“惇附”二字

  • 礼说略

    三卷。清黄以周(详见《礼书通故》)撰。此书实即《礼说》之初稿。《礼说》共计七十五篇,此书仅四十四篇。但此书中有六篇是《礼说》中没有的:《五门》、《九拜》、《立马从马》、《六尊》、《冕弁服》、《慈母服》

  • 日本考

    五卷。李言恭、郝杰编撰。李言恭,字惟寅,号青莲居士。岐阳武靖王文忠之裔,盱眙人。万历三年袭爵临淮侯,守备南京。郝杰(1530-1600),字彦辅,号少泉。蔚州人。嘉靖三十五年(1556)进士。授行人,

  • 读易纪闻

    六卷。明张献翼(生卒年不详)撰。献翼字幼于,崑山(今江苏昆山)人。后更名敉。其事迹附于《明史·文苑传·皇甫涍传》末。此书乃其早年读书于上方山中所著。献翼放诞不羁,言行诡异,而其说《易》乃平正通达,笃实

  • 读书记疑

    十六卷。清王懋竑(1668-1741)撰。王懋竑生平事迹见《朱子年谱》条。此书主要内容为考订经史,又名《白田草堂续集》。卷一至卷四考订群经,有卷一《周易》,卷二《尚书》,卷三《礼记》、卷四《礼记》、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