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魏石经考

魏石经考

① 二卷(广仓学宭丛书本)。王国维(1877-1927)撰。国维字静安,亦字伯隅,号观堂,又号永观,海宁(今浙江海宁县)人。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。早年研究西方哲学,后又攻治经史,潜心古文字研究,故能集中西新旧之学于一身,在考古学、古文字学和古史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。平生著述62种,大都收入《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》。早年所作学术论文,辑为《观堂集林》。此《魏石经考》,上卷是汉石经经数、石数考,魏石经经数、石数考,汉魏石经经本考,魏石经古拓本考,魏石经经文考,魏石经篇题考。下卷是魏石经古文考,魏石经书法考。考究魏石经,此书是最详备的。王氏依据丁氏残石,考定魏石经每行字数,即通过排比其行款的办法,推测出残石的原貌。残字所属的经文,也可得而定。如此绘出六张碑图附於卷末,又按照《隶续》的次序录之,并且分别在经文下加注。于是臧琳、孙星衍二家所整理的魏石经,其正确的,有根据证明其正确;其错误的,也有根据证明其错误。王氏又认为《隶续》所录的,虽然刻写多讹,但还是足以证明它与丁氏残石是同一脉络。而《汗简》、《古文四声韵》所引,除见于《隶续》者外,还有不少是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左传》三经中没有的字,不可尽信,所以不复录。这又体现了王氏的严谨。② 五篇(学术丛书本)。王国维著。初版入学术丛书中,后又辑入《观堂集林》。王氏著有《魏正始石经残石考》,排比碑图,考订古文。此书是在那之前写的,凡五篇。第一篇论欲考魏石经的经数石数,必先从考证汉石经开始。于是详考汉石经当为46碑。第二篇根据《太平御览》所引的《西征记》,考定魏石经的碑数为35碑。又核对诸经,知正始所刻的为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二经的全文。《左传》只到庄公中叶为止。第三篇论刻立正始石经,是因为当时古文经学已流行开来,而太学旧立石经还只是今文的,所以刊立古文经、传作为补充。其所书石经古文,究竟是壁中本(或其传本),还是当时经学家自定之本,均不可知。但即便是出于当时经学家之手,他们所根据的也不外乎壁中古文,因为汉时除壁中书及张苍所传《春秋》、《左传》,别无其他古文。今就魏石经遗字中的古文来看,多与《说文》所载壁中古文和篆文相合,还有与殷周古文相合而《说文》未载的。因此,认为魏石经古文出于壁中本,或其三写、四写之本,应该是没有大错的事。第四篇讨论魏石经拓石的源流。第五篇论《说文》中古文,其作法皆本於壁中书。宋初校刻《说文》,其篆文当出徐铉之手,其古、籀二体当出于句中正和王惟恭二人之手。这种字体的源头就是三字石经。立论非常精辟。只是论石经石数颇有未当。据白坚所藏刊号一石,可知魏石经应该是28碑,并且其首两碑也当是三行直下式。还可知品字式和《左传》诸石不是28碑所能容下的,都是以后补刻的。王氏未见白坚所藏之石,所以推论未免有误。这是由于材料所限,不是王氏的过错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钟山札记

    四卷。清卢文弨撰。卢文弨生平事迹详见《龙城札记》。此书为作者归田后,掌教南京钟山书院时所著。全书以考订经史为主,杂记诸文,体例与《龙城札记》大体一致。书中校勘、考订多精确可信,间有失检之处。《续修四库

  • 读列子札记

    一卷。清陶鸿庆(见《续老子札记》)撰。此书是陶鸿庆《读诸子札记》第三种。书中摘《列子》字、句而训、改,其中偶有错训误改之处。他对《周穆王》“四海之齐,谓中央之国”句,训齐为中,如按所训,则成“四海之中

  • 清满洲八旗世系

    三册。撰者不详。记嵩佳氏、赛密勒氏、尼玛察氏、拖沙喇哈番额尔等世系。用满文撰写,间附汉文。现有稿本。

  • 尚书运期授

    ① 一卷。明孙珏录,共有四条。第一条“白帝之治六十四世,其亡也,枉矢射参”,见于《太平御览》;第四条“房四表之道”,见于《史记索隐》,均较为可信。只是第二条“黑帝亡,二日并出”,《太平御览》所引作《尚

  • 南园

    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。请君暂上凌烟阁,若个书生万户侯?

  • 千顷堂书目

    三十二卷,清黄虞稷编。黄虞稷(1627-1691),字俞邰,又字楮园,江苏南京户部街人,是一位精通元明史事的版本学家和目录学家。先世泉州人,其父官至南京国子监丞,好读书,喜收藏,且多有著述。黄虞稷从小

  •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

    卷。清代释函可(1611-1659)撰。函可,为清代寿昌(在江西新城今黎川县)禅门高僧宗宝道独弟子。因其弘法而罹难,被发配到东北,于今辽宁省鞍山市附近的千山驻足,开法于千山。函可,人称“剩人和尚”,又

  • 增订汉魏丛书

    九十六种,四百七十四卷。清王谟重编。王谟字仁圃,一字汝上,江西金溪(今属江西省)人,生卒年不详。乾隆年间进士,授建昌府学教授,在官肆力于撰述,后告归。著有《读书引》、《汉唐地理书抄》、《江西考古录》、

  • 惠民县志

    ①十卷,首一卷。清倭什布修,刘长灵纂。倭什布字乔庵,满洲正红旗人,乾隆四十四年(1779)任惠民知县。刘长灵,全州人,进士出身。倭什布掌惠民后,设局修志,采之故家藏简,咨之父老见闻,考核取信,摭拾以成

  • 笔记

    二卷。清代程大纯撰。程大纯字汉舒,孝感(今湖北中部)人,官至黄冈县教谕。此书是作者讲学时的笔记。全书认为陆王一派学说虽有些“矫枉过正”,但与那些“口耳之学”相比,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