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鸣道集说

鸣道集说

一卷。金李纯甫(1185-约1231,一说1177-1223)撰。李纯甫字之纯,自号屏山居士,弘州襄阴(今河北阳原)人。承安二年(1197)经义进士。前后三入翰林,仕至尚书右司都事。李纯甫初业词赋,后读《左氏春秋》,大爱之,遂更为经义学,潜心钻研儒学理论,兼及庄周道家学说。中年归隐,以作文纵酒为事,常与佛教徒往来。晚年喜佛。其思想,博采儒、佛、道各家学说,主张三教合流,以道家、佛家之说合于孔孟儒家学说。奉老子、孔子、孟子、庄子、如来佛为五圣人。自编文集,凡论性理与有关佛老者为“内稿”,其余应物文字,如碑志诗赋等为“外稿”。又有《楞严经解》、《金刚经解》、《中庸集解》等。此书即阐述其三教合流思想之著作,书中列举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张载、邵雍、朱熹、吕希哲、吕本中、吕祖谦、蔡元定等儒家学说,分条辨析,卷末附自作文数篇。虽以阐述三教合流思想为宗旨,但偏向佛氏,曾论二程诸儒,虽号深明性理、发明六经圣人心学,实皆窃吾佛书者也。受到后世儒家学派攻击。其实,所阐述三教合流思想,影响很大,足资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者参考。今其书不传,只能从刘祁《归潜志》、《四库全书存目提要》、《宋元学案》等书中窥见一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易发

    八卷。明董说撰。董说字雨若,湖州(今浙江湖州市)人。黄道周的弟子。后来出家做和尚,取名南潜。他论《易》,专主数学,兼吸取焦、京、陈、邵之法,相互参考,并且以己意加以推衍阐发。根柢是黄氏的《易洞玑》。研

  • 类说

    六十卷。北宋末南宋初曾慥(生卒年不详)编。曾储字端伯,晋江(今福建晋江)人。官至尚书郎、直宝文阁。绍兴年间(1131——1162),侨寓银峰,取汉以来百家笔记小说,采掇事实,分类编纂,以成此书。全书共

  • 天隐子遗稿

    十七卷。明严果(约1544年前后在世)撰。严果,字毅之,江苏震泽(今吴县)人。嘉靖时布衣。是集诗七卷,文十卷。是稿首有王思任序云:弇州盱衡海内,才子俱上贽贡。所不能致者,会稽(今浙江绍兴)徐文长、临川

  • 德清县志

    十卷。清侯元棐修,王振孙等纂。侯元棐,赐进士文林郎,知德清县事。《德清县志》康熙十二年(1673)刻本,卷一至卷二为舆地考,列目十三。卷三宫室考,列目十一。卷四食货考,列目八。法制考,列目五。卷五职官

  • 房山山房丛书

    十种,十卷。清陈洙编。陈洙字杏用,号珠泉,浙江江浦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丛书所收均为清代学者著述。其中《康熙朝品级考》一卷,记清代典章、职官制度;清万经《汉魏碑考》一卷、清蒋衡《拙存堂题跋》一卷,为金石目录

  • 甘水仙源录

    十卷。元李道谦(详见《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》)编撰。《甘水仙源录》,又称《甘泉仙源录》。世人尊老子者言清净、崇佛陀者言寂灭、尚神仙者言养生术;汉张鲁统领道教,虽尊老子为祖师而又教人以符录祈祷之事,四者各

  • 尚书古文考实

    一卷。清皮锡瑞撰。此书多沿袭阎若璩说,其中错误不少,比如说孔安国只传经文而无说义,其说义与今文家相同。又说武帝建元五年立五经博士,孔安国为博士应当在建元五年之后。然而《史记》载辕固生、韩生、董仲舒、胡

  • 书义矜式

    六卷。元王充耘(详见《读书管见》)撰。元代科举取士,仍试经义,其作文程式有冒题、原题、讲题、结题,其中尚分细目。充耘既以《尚书》登第,乃于《尚书》摘取数题,各为程式,以示作文之标准,编为此书。其书类似

  • 宪台通纪续集

    十五卷。元唐惟明编辑。惟明曾官御史台掾史。成书于至正十二年(1352)。主要记载顺帝至元二年(1336)至至正十二年御史的典章制度,可与《宪台通纪》相互参照,考察元代的监察机构。此外,是书对元代后期的

  • 晋书校注

    一百三十卷。清吴士鉴撰。吴士鉴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云贵总督吴振棫之孙。进士出身,授翰林院编修,官至翰林院侍读。是书采用溯源、捃逸、辨例、纠驳、削繁、考异、表征、补缺、广证、存疑等各种方法,对晋书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