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羹
【源】 春秋时附庸小国,在襄城(历史上的西不羹城在今河南襄城东南,羹音郎),其后以国为氏,见《姓考》(17,63)。
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:“以国名为姓氏。‘春秋时附庸小国,在襄城(在今河南),后因氏焉。’(《姓考》)” (按: 不羹,《辞源》 音bùláng,其注云: “古地名。羹,láng,不羹城,也叫西不羹。不羹亭,也叫东不羹……地皆在河南,不羹城在襄城县; 不羹亭在定陵,今属舞阳县。” 未注明其为姓。仅录以备考。)
【源】 春秋时附庸小国,在襄城(历史上的西不羹城在今河南襄城东南,羹音郎),其后以国为氏,见《姓考》(17,63)。
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:“以国名为姓氏。‘春秋时附庸小国,在襄城(在今河南),后因氏焉。’(《姓考》)” (按: 不羹,《辞源》 音bùláng,其注云: “古地名。羹,láng,不羹城,也叫西不羹。不羹亭,也叫东不羹……地皆在河南,不羹城在襄城县; 不羹亭在定陵,今属舞阳县。” 未注明其为姓。仅录以备考。)
读音:Nǎimándǎi元代“色目人” 姓氏,为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;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奈曼岱”。
读音:A-duó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狄俄阿尔家支(375)。
读音:fú tú习佛图之教,因以为氏。又作佛屠、浮屠。(见《姓氏寻源》)
读音:Dàhè【源】 唐时契丹国之君长姓大贺氏。至阿保机灭之,大贺氏乃绝(7,9,17,60)。
读音:Bódūlī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索伦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①一作〔博都理〕(260)。②后改为鲁、范、花等姓(18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世居索伦地
读音:ráoshí【综】 傈僳族姓。以菜为图腾的氏族,菜,傈僳语为俄饶时。汉姓为蔡(149,150)。
读音:zuó【音】䎰氏有Zuó、Jí二音(63)。且源出不同,参见䎰(Jí)姓。【源】䎰,古地名,在蜀。见李斯《苍颉篇》(11,62)。是以地为氏(7,11,
读音:Jiāgǔ夹谷姓源自少数民族。宋朝时,女真族中有“加古”部落,后讹为夹谷。夹谷姓初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,如今上海、辽宁等地有少量分布。夹谷姓历史人物有金代进士夹谷衡,曾任东平府教授,后调
读音:nchìdǎi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八思八花,按赤歹氏,元太祖时积功授宣抚使。曾孙阔里吉思,元至元中授司农少卿,大德年中官至云南左丞相(57,61,399)。
读音:Túkètǎn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系出金时女真人姓徒单氏(23)。凡三派,出吉林乌喇、苏完、布尔哈图等地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一作〔屠克坦〕(63)。②后改为杜氏(18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