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qiū

【源】 ①系自姜姓。春秋时齐太公封于齐,而都营丘(故城在今山东昌乐东南),其支庶居于营丘者,遂以丘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9,21,60)。②春秋时鲁左丘明之后,见《风俗通》(1,9,11)。③春秋时陈国有宛丘(故城在今河南雎阳境),居者以为氏(11,21)。④春秋时邾国大夫丘弱之后有丘氏(11,21)。⑤河南丘氏,为北魏时鲜卑姓丘敦氏、丘林氏等所改(7,21,60,242)。⑥西秦时羌人有丘氏。西秦归善将军丘担,羌人(242)。⑦汉初东胡别种乌丸部为匈奴冒顿所灭,余部奔乌桓山,以山为号,散处今冀、晋两省边外,乌桓部有丘氏,见《后汉书·乌桓部》(60,62)。⑧畲族姓(172)。【变】 ①汉以后因避孔名之讳,有改为〔��〕或邱者(62)。②清雍正三年,颁诏尊师重道,先师孔子圣讳,理应回避,凡系姓氏,均加邑部为邱(23)。【望】 河南、吴兴(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4%。【人】 丘弱,春秋时邾大夫(21,61)。【它】 台湾省丘姓,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曾被迫改姓冈本、冈村、冈田等日本姓,1945年台湾光复后,奉令仍改为丘姓(65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 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景县,山东之东平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甘肃之徽县,黑龙江之嫩江县,湖南之芷江,广东之新会、乳源等地均有。汉族、畲族、朝鲜族有此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注引 《风俗通》 云: “齐太公封营丘,支孙以地为氏。”此之 “齐太公”,当指姜子牙。此之营丘,即后来之临淄,齐都,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,或云今山东昌乐有营丘故城。此以地为氏,系出姜姓。②《姓氏考略》 又据 《后汉书·乌桓传》 云: “乌桓有丘氏。”③又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 注云: “后魏丘敦氏改为丘氏。”④《中文大字典》 注引 《姓氏急就篇·丘氏》云: “陈有宛丘,居者以为姓。”⑤又云: “邾有丘弱,后亦为氏。” ⑥又据 《风俗通》 云: “鲁左丘明之后。”或与 “” 同。

汉末有丘俊; 晋代有丘昂; 唐代有丘为、丘悦;清代有丘开来,嘉庆时诗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Xū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 蓿,当指苜蓿,疑此以草名为姓。)

  • 古引

    读音:Gǔyǐn【综】 代北人姓。或为胡古口引氏、古口引氏省字所改,后又改为侯氏(27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后改为侯氏。详见“古口引”条。

  • 祿

    读音:Lù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平度、昌乐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河南之义马,湖北之临利等地有分布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,归 “入声”部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

  • 孫都

    读音:Sūndū景颇族姓氏。汉意为“锤子”,此当以工具为氏,出自 “恩昆”姓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。

  • 庶長

    读音:Shùzhǎng【源】 庶长,秦时官名。秦、汉时爵分20级,10为左庶长,11为右庶长,17为驷车庶长,18为大庶长,左庶长以上至大庶长皆将军也(62)。其后以官为氏(6,12,17,60)。【

  • 读音:cháng【源】 ①周敬王大夫苌弘食采于苌(故城在今河北固安西北),其后子孙以邑为氏(9,12,15,17,60)。②蜀之夷侯有苌氏,见《张禅题名碑》(60,62)。【望】 魏郡、东平(15,1

  • 读音:lún论氏,吐蕃大姓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夷狄大姓》)▲<唐>论弓仁,吐蕃族,朔方副大使。

  • 读音:ní【源】 系自曹姓。邾侠七世孙夷父颜有功于周,次子友父别封附庸为小邾国,以居郳,故又称郳国,今沂州滕县东南郳城(故城在今山东滕县东)是也。《乐史》云:郳城在承县(故城在今山东枣庄西北一里)(1

  • 公左

    读音:Gōngzuǒ【源】 左公子之后(60,62)。【望】 高平,见《姓苑》(17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左公子之后。” 《姓氏词典》称: “左公子,官名”

  • 读音:Shú【源】 见《集韵》(62)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 《集韵》 收载。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