亍
【源】 彳亍义通于踯躅,或为行氏所变,见《姓氏寻源》(7,60,62)。【布】 春秋时河东(秦置河东郡,故治在今山西永济)有亍氏(1,7,9,60)。今大陆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亍衡,楚国大夫(1,7,9)。
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读如‘矗’。《风俗通》: ‘河东有亍氏’。《姓氏寻源》: ‘彳亍义通于踯躅,或为行氏所改。’”
春秋时楚有亍衡,为大夫。
【源】 彳亍义通于踯躅,或为行氏所变,见《姓氏寻源》(7,60,62)。【布】 春秋时河东(秦置河东郡,故治在今山西永济)有亍氏(1,7,9,60)。今大陆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亍衡,楚国大夫(1,7,9)。
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读如‘矗’。《风俗通》: ‘河东有亍氏’。《姓氏寻源》: ‘彳亍义通于踯躅,或为行氏所改。’”
春秋时楚有亍衡,为大夫。
读音:Jiānkūn【源】 本姓李,出自老子。黠戛斯,汉称坚昆,魏晋间称结骨,唐称黠戛斯,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,为中国境内柯尔克孜族与吉尔吉斯人之先民,有坚昆氏,居贺兰山下,自云李陵之后(60,62)。
读音:Cāo《中国姓氏辞典》收载,其注称: “纯回族姓氏。人数很少。”未详其他。
读音:Lìlù【源】古帝栗陆氏之后,以号为氏(7,9)。 【变】一作〔栗睦〕(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注据《元和姓纂》云: “以祖辈名号为姓氏。古帝栗陆氏之后。” 《中文大
读音:Shèlǔ【综】 清镶蓝旗满洲笔帖式博济之妻为社鲁氏(260)。
读音:xuǎn见《姓苑》。
读音:hé dòu líng纥豆陵氏,代人,孝文改为窦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代南三字姓》)魏武命为纥豆陵氏,其归华也,魏孝武复之为窦氏。(见《路史》)梁御因官北边,家于武川,改姓为纥豆陵氏。(见《周
读音:Sānghǎn普米族姓氏。今云南之宁蒗有分布,出自“熊扛尼”姓。本家族名,或以为氏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普米族》。
读音:Báigétún【综】 清镶蓝旗蒙古领催色黑之妻为白格屯氏(260)。
读音:Lìshān【源】 仲衍孙戎胥轩之妻,郦山氏也,盖即骊侯,见《路史》(60,63)。【变】 亦作丽山、〔骊山〕(60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并注其源: ①其引 《路史》曰:
读音:huàn lóng董父好龙,畜龙以事帝舜,赐氏曰豢龙。(见《左传》)(按:此谓传说之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