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zuò

【源】 ①周公之子胙侯(胙,故城在今河南延津北35里)之后,子孙避地改为作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12,17,60)。②春秋时鲁大夫之后有作氏(17)。③周公子祭伯为周畿内姬姓祭国(故城在今河南郑州东北)始君,亦称祭公,其后有作氏, 见《路史》(60)。【望】 涿郡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四川成都、湖北武汉(91)、台湾屏东(64,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作显,汉时涿郡太守(1,6,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山西之阳泉、临汾,湖北之武汉,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据《风俗通》 注云: “周公之子胙侯,子孙因避地改为作氏。”本胙氏,以国为氏,后改为作氏,系出姬姓。②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路史》 云: “祭公后有作氏。”

汉代有作显,涿郡太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chóng【源】 周宣王时卿士仲山甫之后,避仇改为种(6,11,12,17,60)。【望】 河南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种嵩,东汉时河南洛阳人,官至司

  • 阿叔

    读音:Āshū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宋史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宋有阿叔溪心。”未详其源。(按: 阿,《姓氏词典》音ē。)

  • 读音:rǎn【源】 ①周惠王支子叔带之后有染氏,见《姓源》(17)。②即冉姓,字划之变也(6,7,12,15,60)。【望】 魏郡(17,21,418)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(362)、江西萍乡(371)

  • 读音:zhù【音】 亦音拄(Zhǔ)(15)。【源】 ①古烈山氏之子柱,为稷神,后世以名为氏(7,60)。②周时老聃(即老子)为柱下史(侍于殿柱之下之官),其后以官为氏(7,12,15,60)。【望】

  • 读音:Kuǎn【综】 与欵同。浙江上虞(279)、江西上高(403)等地均有此姓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其注据《姓氏寻源》 云:“以祖辈名字为

  • 读音:yóu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。【布】 山西绛县(324)、台湾嘉义(68,261)、山东荷泽(62)、东明、新泰(359)、安徽淮南(362)、河北肥乡、吉林长白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油

  • 比補

    读音:Bǐbǔ【综】 彝族姓。世居四川凉山地区(208)。

  • 读音:Zhō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浙江上虞有此姓(279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读音:Zhuō卓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战国时楚大夫卓滑之后。二是蜀郡有卓氏,原本为赵人,秦时迁入蜀之临邛,以冶铁致富。三是源自少数民族姓氏。土家族、满族、壮族、高山族均有此姓。卓姓发源于

  • 破也頭

    读音:Pòyětóu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据《元和姓纂》注云: “即破野头氏。”未详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