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Lái

【源】 ①系自子姓。商之支孙食采于郲(即时来,故城在今河南郑州西北旧荥泽城),因以为氏。其后避难去邑为来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11,21,60)。《史记·殷本纪赞》亦云,契为子姓,其后分封以国为氏者有:殷氏、来氏、宋氏、空桐氏、稚氏、北殷氏、目夷氏等(21)。②本姓莱,避难去艸改为来氏(17,62)。③北魏时代北人姓,见《魏书》(242)。④云南潞西德昂族红崩龙阿拉特氏,汉姓为来(146)。⑤台湾土著姓(65)。【望】江都、平阳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2%。尤以河南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来姓人口82%。【人】来章,春秋时齐人(21)。来歙,汉时南阳新野人,为东汉二十八将之一(9,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山东之鱼台、昌乐、平邑、龙口,山西之太原、晋城,内蒙古之乌海,甘肃之永登,湖北之监利,广东之新会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回族、畲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。 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本作 ‘郲’, 子姓, 商之支孙, 食采於郲, 因以为氏。 其后避难去‘邑’。齐有来章,秦末徙义阳之新野。”② 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觿》 注云: “本姓萊,避难改来。”而“萊(莱)”,《姓氏考略》 引 《世本》 云: “商裔,封莱。”又引 《路史》 云: “商国莱侯与太公争营丘,后莱子浮柔奔棠, 有莱氏、郲氏。”是来、 莱、郲三氏同源,系出子姓。③ 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则称: “传说是大禹的后代。” 不知其所本。④回族之来姓,则由名而改,回族多以 “以卜拉欣”命名者,其后或以 “” 音之音近之汉字 “” 以为姓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回族》。⑤畲族之来姓,可能为兰姓音变而改。注④、⑤俱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》。

汉代有来历,安帝时为太仆; 三国时蜀汉有来忠,经学家; 后魏有来大千,太武时为常侍; 唐代有来鹄; 明代有来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Xún【源】①夏时同姓诸侯斟寻氏(故城在今山东潍县西南50里之斟城)后为寒促所灭,子孙因以寻为氏(6,7,12,15,60)。一说系自姒姓(15),又说系自曹姓(12,21)。②系自嬴姓(17)

  • 賀爾基

    读音:Hè’ěrjī【综】土族姓。意为霍尔村,亦作〔贺尔勒〕,汉姓为贺(195)。

  • 東皋

    读音:Dōnggāo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居于东皋者,以地为氏。”

  • 長蘆

    读音:Chánglú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“长卢”云:“《庄子》作 ‘长芦’; 《诸宫旧事》作 ‘长芦’,以地为氏。”

  • 豆盧

    读音:Dòulú【源】 豆卢氏为北魏时白部鲜卑人姓(44)。拓跋部人称徒河鲜卑为白部(78)。其先本姓慕容氏,为前燕支庶。一说,燕主慕容廆之弟西平王运之孙右卫将军、北愍王慕容精降北魏,北人谓归义为豆卢

  • 读音:Fā【源】①《史记·封禅书》有游水发根其人,游水,县名;发姓根名(63,80)。此为发姓之始。②东乡族姓。 【布】山东五莲(290)、新疆呼图壁(342)、湖北黄梅(361)、福建(92)、贵州

  • 多托爾台

    读音:Duōtuōěrtái元代蒙古族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元代有布扎尔,即姓多托尔台氏。《元史》有“传”。布扎尔,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译作“布智儿”。从太祖征回回、俄罗斯等地有功,

  • 爾吉

    读音:Ěrjí【源】 彝族姓。四川原白彝有此姓(132)。

  • 读音:Níng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武昌有分布,此姓系武昌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
  • 寧姆

    读音:Níngmǔ门巴族姓氏,属历史上父系姓氏,《中国人的姓名·门巴族》 收载,未详其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