倍
【源】 古帝少昊之长子名倍伐。帝欲传位于高阳,先降处其长子倍伐于缗渊(故城在今山东金乡东北),其后有倍氏(60,62)。【布】 湖南宁远(312)、四川武胜(321)、江西广丰(328)、辽宁大连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浙江之嵊县,甘肃之酒泉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运城、长治、忻州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并注其源: “少昊元妃生倍伐,帝欲传位高阳,先降处长子於缗渊,其后有倍氏。”知倍氏乃少昊长子倍伐之后,以祖辈名字为姓氏。
【源】 古帝少昊之长子名倍伐。帝欲传位于高阳,先降处其长子倍伐于缗渊(故城在今山东金乡东北),其后有倍氏(60,62)。【布】 湖南宁远(312)、四川武胜(321)、江西广丰(328)、辽宁大连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浙江之嵊县,甘肃之酒泉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运城、长治、忻州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并注其源: “少昊元妃生倍伐,帝欲传位高阳,先降处长子於缗渊,其后有倍氏。”知倍氏乃少昊长子倍伐之后,以祖辈名字为姓氏。
读音:hè lǔ贺鲁氏,改为周氏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代北复姓》)
读音:Mì【音】 亦音Mì(91)。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63)及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【布】 大陆有此姓(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晋中地区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收载; 《山西人口
读音:Duò/Dueh,Dwo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山东沂水(332)、台湾嘉义(68、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
读音:hè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春秋时晋大夫毕万之后有褐氏(60,62)。②春秋时晋大夫韩褐之后,以名为氏,见《姓考》(17)。③疑即褐冠氏(亦作鹖冠氏)之后(21)。【布】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
读音:Nánfúlù清代满族姓氏,世居呼尔哈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Tǎtǎ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收载,未详其他。
读音:Wú'nuòní景颇族姓氏。汉意为 “刺竹”,以为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收载,未详其他。
读音:Rìjī【源】 彝族姓(375)。
读音:sān chuān【源】 三川,地名,因以为氏,见《杨震碑阴》(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以三川地为姓。此姓见《杨震碑阴》。”(按:西周以泾、渭、洛为
读音:shào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【布】 甘肃渭源有此姓。【人】 稍腾汉,明时安定人,正德中任知州(15,21,24)。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姓苑》亦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