傅餘
【源】 商时贤人傅说之后留居傅岩(故地在今山西平陆东25里),因谓之傅氏。秦乱,自清河入吴,汉兴,还本乡,馀不还者,曰傅馀氏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7,9,11,12,17)。【人】 傅馀頠,晋时人,著《复姓录》(7,21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“傅余氏者,傅氏余子之族也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注引 《姓氏英贤传》 云: “傅说既为相,有留居傅岩者,因谓之傅余氏; 秦乱,(傅姓) 自清河入吴。汉兴,还本郡,余不还者,曰傅余氏。”
晋代有傅余·頠, 撰《复姓录》。
【源】 商时贤人傅说之后留居傅岩(故地在今山西平陆东25里),因谓之傅氏。秦乱,自清河入吴,汉兴,还本乡,馀不还者,曰傅馀氏,见《姓氏英贤传》(7,9,11,12,17)。【人】 傅馀頠,晋时人,著《复姓录》(7,21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“傅余氏者,傅氏余子之族也。” 《姓氏考略》注引 《姓氏英贤传》 云: “傅说既为相,有留居傅岩者,因谓之傅余氏; 秦乱,(傅姓) 自清河入吴。汉兴,还本郡,余不还者,曰傅余氏。”
晋代有傅余·頠, 撰《复姓录》。
读音:Nuòhù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元和姓纂》收载,“北魏有诺护·于。”未详其他。
读音:Yā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444)。【布】 浙江余姚(389)、江西萍乡(37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阳泉、长治、晋城,湖南之芷江,江西之吉安,浙江之余姚,云南之泸水
读音:Xī【源】 西周铜器铭文上所见之氏,见《商周金文录遗》(94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周宣王时兮甲。兮甲即尹吉甫,原姓兮,名甲,字伯吉父(甫),尹为其官名,后以 ‘尹’ 为氏。宋
读音:Hóngguǒqí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长白山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清满洲镶蓝旗中有红果齐氏(259),〔红果齐〕似即洪果奇之异译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长白山地方,乃满八
读音:Yú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湖南宜章有此姓(377)。
读音:jīng sūn见《姓苑》。光武族父泗水王歙,字经孙,或其后以字为氏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读音:Wō【源】 契丹人姓(15,63)。契丹有窝幹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亦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【布】江西新干有此姓(400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江西之新余、贵州之普安
读音:Wò/Woh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中日姓氏汇编》(401)。
读音:luò【源】 ①古有洛国,系黄帝庶子禺阳之后,灭于商,子孙以国为氏(17)。②其先为落氏,后去草为洛氏,见《姓苑》(12,60)。【望】 绛郡(17,418)。【布】 浙江上虞(279)、台湾桃
读音:Guìmóu《姓氏词典》 引《中国姓氏汇编》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