儇
【源】 黄帝25子得姓14人,其一为儇(9,11,17,60)。 【变】 亦作嬛、还、旋(60,62)。
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: “上古姓,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,别为十二姓,其中有儇氏(亦作嬛氏)。”《姓氏考略》注引 《路史》云:“‘黄帝之后有儇氏’。一作 ‘嬛’,又作 ‘还’,亦作 ‘旋’。”
一音xuán。
【源】 黄帝25子得姓14人,其一为儇(9,11,17,60)。 【变】 亦作嬛、还、旋(60,62)。
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: “上古姓,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,别为十二姓,其中有儇氏(亦作嬛氏)。”《姓氏考略》注引 《路史》云:“‘黄帝之后有儇氏’。一作 ‘嬛’,又作 ‘还’,亦作 ‘旋’。”
一音xuán。
读音:Lǚ/Leu,Lyu【源】 周穆王时司寇吕侯之后有侣氏(17,62)。【布】 浙江上虞(279)、台湾桃园(64,68,261),北京、内蒙古额尔吉纳左旗、陕西富平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侣钏,明
读音:Wēng'ēlǐ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为蒙八旗姓氏之一,世居阿巴葛地方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读音:Chátái【源】 元时蒙古人姓(57)。【变】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察克台〕(24,63)。【人】乞台,察台氏,元中为钦察卫百户,从土土哈征叛王失烈吉及乃颜有功,升千户(61)。《姓氏词典》
读音:gǔ duō lù后魏代北姓,后改为禄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后改为禄氏。唐代有骨咄禄·特勒、骨咄禄·顿达度。
读音:Hū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6)。【望】沛郡(17,418)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苑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“苸”本草名,或以为氏。望出沛郡。)
读音:Liútán【综】源出不详。或系刘、谭二单姓合成。湖南攸县有此姓(283)。
读音:Xīngyān【综】 清镶蓝旗满洲护军乌尔西素之妻为兴燕氏(260)。
读音:Dàzhú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南史》收载,其注称: “南北朝有大竺阿珍。” 未详其源。
读音:Rúdìngnāzhēng【源】 西夏人复姓,由两个西夏单姓所合成(95)。
读音:Dálù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夷姓。明洪武时有答禄与权,永宁人。”(按:答,《姓氏词典》音dā;此从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