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南
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卫献公之子楚,字公南,其后为公南氏(12,17,21,60)。【人】 公南牟,春秋时卫献公之子楚之子,见《左传》(1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“姬姓。卫献公之子楚字公南,生子牟,为公南氏。”此以父字为氏之例。《姓氏考略》 引 《姓谱》云: “卫献公子楚字公南,后为公南氏。”与郑说微别。
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卫献公之子楚,字公南,其后为公南氏(12,17,21,60)。【人】 公南牟,春秋时卫献公之子楚之子,见《左传》(17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“姬姓。卫献公之子楚字公南,生子牟,为公南氏。”此以父字为氏之例。《姓氏考略》 引 《姓谱》云: “卫献公子楚字公南,后为公南氏。”与郑说微别。
读音:Biān【变】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运城、临汾等地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《新编千字姓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Lǒ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台湾彰化(68,261)、北京、湖北武汉(9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山西之运城,湖北之武汉,湖南之冷水江,广东之新
读音:Mùrèbō景颇族姓氏。意乃 “寨头”,以地为氏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。
读音:sì xiān【综】 北魏时有泾州贞女兕先氏(27,60)。一说,即似先氏(27,60)。又《北史·烈女传》作儿氏(27,49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后魏时有经州
读音:Lóujì【源】 ①系自姬姓。春秋时穆侯庶子楼季之后,以名为氏(7,21,60)。②舜裔柏翳之后有楼季氏(60,62)。③春秋时晋侯之后有楼季氏,见《路史》(17)。④古善御者造父之后,见《姓源
读音:hú fēi【源】 系自妫姓。陈胡公后有公子非,其后子孙为胡非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12,17,60)。【人】 胡非子,战国时人,著有《胡非子》三篇(6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
读音:zǐ【源】 ①西羌人姓,即姐氏,见《汉书·冯奉世传》(62)。 ②或指色为姓。如红氏、赤氏之类(60,62)。【望】 东鲁(17,418)。【布】 山东新泰(359)、江西萍乡(371)、安徽淮
读音:Bālǔlàhū元代蒙古族姓氏,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·氏族》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“巴哩勒呼”。
读音:Zhuōkè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浩齐特(23,63)。【人】 卓克谔勒哲图,清正红旗人,世居浩齐特,崇德中从征山东有功,赠云骑尉(23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清初
读音:Sādūlǐ达斡尔族姓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达斡尔族》引 《黑龙江志稿》收载,或作苏都尔、苏德尔、索多理、索多尔等。后改为单姓“苏”。盖取其哈啦之首音,谐以汉字“苏”而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