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院
【源】 系自偃姓,见《潜夫论》(5)。
【源】 系自偃姓,见《潜夫论》(5)。
读音:kāngjiédá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黑龙江(23,63,260)。【变】一作〔康杰达〕(260)。
读音:nán gōng【源】 春秋时卫公族中有南公氏(6,21,60)。【人】 南公子,战国时人,著书30篇,言五行阴阳事(6,12,17,21)。南公揭,秦武王时人(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
读音:zōng bó【源】 周卿宗伯(周制六卿之一,春官曰宗伯,掌邦礼之事)之后,以官为氏(7,17,60)。【人】 宗伯凤,汉王莽时仆射(7,11,17,21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
读音:bī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【布】 湖北钟祥(388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彬宝,晋时江夏人,见《陶侃别传》(11)。彬霁,唐时人,撰《秘苑状启》四卷(15,21,60)
读音:Bālā【综】 清驻防察哈尔正红旗中有巴拉氏(259,260)。
读音:Xīmǎlá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额楚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后或改为单姓“纪”。见刘庆华《满族姓氏录》。
读音:shū yú羊舌鲋,字叔鱼,后以字为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读音:Dào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新元史》收载,“元有倒温、倒刺沙。”未详其他。
读音:Yīng【源】系自姬姓。周武王第四子封于应,为侯国,在汝州叶县(故城在今河南叶县),其后以国为氏(7,9,12,17,60)。 【望】颍川、汝南(17,21,418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
读音:Tǎtǎér【源】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塔塔儿氏(12)。塔塔儿系蒙古诸部之一,金时分为六部,游牧于呼伦贝尔湖以西。以部为氏(32,79,384)。今蒙古族仍有此姓(384)。【变】亦作〔达达儿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