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
【综】 源出不详,安徽青阳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广东之新会、云南之泸水等地有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新元史》收载,“元有十嵓。”未详其源。
【综】 源出不详,安徽青阳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广东之新会、云南之泸水等地有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新元史》收载,“元有十嵓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Zhúhún【综】代北姓。北魏改烛浑氏为味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60)。烛浑即渴烛浑之省译(17,27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收载,其注引 《魏书·官氏志》云: “烛浑氏改为
读音:chéng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周文王第五子叔武封为郕伯(郕国,故城在今河南范县境),后失其国,子孙以国为氏(7,12,15,62)。【变】战国时郕午仕赵,改为成氏(7,26)。【望】弘农(17,4
读音:Chí池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居住地为姓氏。古有世居于护城河畔者,便以池为姓。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,源于嬴姓。战国时,公子池在秦朝为大司马,其后人以祖上名字为姓。池姓主要起源于秦
读音:Kèdān【综】 代北人姓,后改为单氏(27)。疑系可单氏之异译。
读音:chuòluō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瓦尔喀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亦作〔鄂卓络〕(180,260)。
读音:chì lǚ【源】 代北姓(27,60,70,242)。本出蠕蠕,号俟吕邻,入魏随方音变为叱吕引,或省称叱吕,见《官氏志疏证》。考此氏当出俟吕邻部,为高车一部,其先或有入居蠕蠕者,后归魏。并非出
读音:Lièbāntǎdá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(33)。
读音:Bó【源】 系自子姓,见《潜夫论》(63)。宋左(一作右)师勃之后,见《通志·氏族略》(12)。《姓氏词典》收载,其注据《希姓录》 云: “源于子姓。系周代宋开国君主微子的后代。”
读音:tí【源】 春秋时晋大夫羊舌赤食采于铜鞮(故城在今山西沁县西南),谓之铜鞮伯华,其后有蹄氏,见《古今姓氏书辩证》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有载; 《姓氏考略》亦收,其据《路史》
读音:Kuíchēlǐkè【综】 清时驻防呼伦贝尔正白旗有奎车里克氏(259,26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