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nán

【源】 ①夏禹之后有南氏,见《史记》(60,62)。②商王盘庚妃姜氏生子名南赤龙,曾孙南仲为周宣王时大夫,其后以南为氏(7,12,17,60)。③古有南国,以二臣争权而亡,见《周书》。以国为氏,见《姓源》(17)。④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公子郢,字子南,其后以字为氏(12,17,60)。⑤春秋时楚庄王之子追舒,字子南,其后有子南氏,后又改为南氏(12,60)。⑥春秋时鲁公族有南氏(12,17,21)。⑦春秋时晋高士隐于南乡(故城在今河南淅川东南),因以为氏(12,60)。⑧清满洲八旗那木都鲁氏、纳喇氏等后均有改为南氏者(180,181)。⑨朝鲜族姓。【望】 汝南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尤以河南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南姓人口75%。【人】 南文子,春秋时卫大夫(21)。

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涉县、尚义、黄骅,山东之东平、昌乐、平邑、龙口,辽宁之清原,新疆之塔城,湖南之芷江,广东之吴川,广西之从江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鲜族、藏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 《姓氏考略》据《史记》注云: “南氏,禹之后。”则此当系出姒姓。②《姓源韵谱》 云: “盘庚妃姜氏梦龙入怀,十二月而生,手把 ‘南’ 字,长封荆州,号 ‘南赤龙’。” 曾孙南仲,为周宣王时大夫,此之南氏。系出子姓。③郑樵则云: “姬姓。卫灵公之子郢字子南,以字为氏。……又,鲁亦有南氏; 又,楚有子南氏,亦南氏,是皆以字为氏者。”④郑樵又注: “晋高士隐於南乡,因改为南氏。”望汝南。

春秋时鲁有南遗子、南蒯; 战国卫有南又子; 唐代有南霁云,顿丘人; 明代有南元善; 又有南大吉、渭南人,绍兴知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都哩

    读音:Dūlī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凡四派,出玛察、德都里、德敦村、黑龙江等地(23,63,180,260)。源自金时女真人姓都烈。 【变】①后改为强氏(180)。②亦作〔都理〕(260)。③清镶蓝旗满

  • 读音:Là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忻州及雁北地区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没?

    读音:Mòyí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宋史》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 (按: 《汉语大字典》无“��”字。)

  • 读音:Lì【源】 黄帝裔孙封于郦(故城在今河南内乡东北),后因以为氏(7,12,15,17)。【望】 新蔡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郦食其,汉时陈留高阳人,高祖时说客,后

  • 仲烏

    读音:Zhòngwū【综】 汉有仲乌嬴,见《容斋随笔》(21,63)。张澍考证,《史记》中有乌氏嬴,无姓仲乌者(26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亦载

  • 茹羅

    读音:Rúluó历史上党项人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有载,其注“茄罗”云: “出 《姓苑》。西夏有此姓。一作茹罗。”盖茄、茹形近而讹,真伪莫辨,致为茹罗、茄罗二氏。姑兼收并蓄。

  • 扎拉哩

    读音:Zhālālī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凡五派,出瓦尔喀、那木都鲁、乌嘈、倭哲、扎库木等地(23,63,180,260)。②清蒙古镶黄旗有此姓(259)。【变】 ①后改为张氏(180)。②一作〔扎

  • 欧俟

    读音:ōu sì汉有欧俟氏。(见《容斋随笔》)

  • 读音:Cù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(91)。四川成都(91)、陕西扶风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台湾、四川之成都有分布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邵萬

    读音:Shàowà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贵姓何来·古今姓氏表》(77)。《姓氏词典》引王述民《新编注音千家姓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