厍
读音:Shè
厍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。北周有厍狄氏,后改为厍姓。
厍姓历史人物有厍狄嵚,北周大将。武帝时,随武帝攻打并州,军败,只有狄嵚舍命护主,后因功迁开府。隋初,为户部尚书,时人称其弘厚有气度。
厍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七十一位。
古守厍大夫,因官命氏。(见《风俗通》)
天台括苍有此姓。(见《姓苑》)
厍姓主要源于以下说法。北周有厍狄氏,后改为厍姓。
厍姓历史人物有厍狄嵚,北周大将。武帝时,随武帝攻打并州,军败,只有狄嵚舍命护主,后因功迁开府。隋初,为户部尚书,时人称其弘厚有气度。
厍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七十一位。
古守厍大夫,因官命氏。(见《风俗通》)
天台括苍有此姓。(见《姓苑》)
读音:kōng【源】 见何承天《纂要》(6,11,17,86)。【望】 南海、南越(17,21,60,418)。【布】 明时广东番禺有此姓(15,21,60)。罕见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,其注
读音:Chéng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湖南之益阳等地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有载。未详其源,亦未见载于古籍。(按: 塍,田埂,或指此为姓?)
读音:Fén【源】 系自芈姓。楚之同姓(15,63),棼冒氏所改(60,62)。【布】 大陆有此(91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并注其源: “棼冒氏所改。”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现代北方有
读音:Xiāo【源】帝鸿次子白民降居于夷,为销氏(17,60,62)。 【望】安西(17,418)。 【布】山东新泰(359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台北、彰化(64,68,261)、贵州赤水(44
读音:tiě fá赫连勃勃自北还幽朔,改幽姒氏,后改姓赫连氏,其非正统者,皆以铁伐为氏,曰:“庶朕宗族子孙刚锐如铁,皆堪伐人。”(见《三十国春秋》)赫连勃勃以本宗之支庶,非正统者,并为铁伐氏。(见《通
读音:Gé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姓苑》 收载并注此音,未详其源。《汉语大字典》无此字,疑乃“搁”之误,盖搁笔误而讹作 “櫊”。
读音:Xún《姓氏词典》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据《姓苑》 注云: “以水(地)名为姓氏。灊,古水名,一说灊水即今渠江。又,灊,春秋楚地,在今安徽霍山。”(按:灊,《汉语大字典》音qián,未注明
读音:Cài【源】 ①或以取义蔬菜为氏(62)。隋唐时敦煌地区已有此姓(232)。亦见《内阁大库现存清代汉文黄册》(59)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、《中国姓氏大全》(91)。②回族姓。③或衍自蔡姓、蔡
读音:Dōngguàn【源】 系自嬴姓,见《潜夫论》(60,62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。其注引 《潜夫论》云: “东灌氏,赢姓。”未详其他。
读音:bù máo【源】 春秋时宋公族之后,见《姓考》(17)。或云,商后(指商纣王之兄、宋国始君微子启)有不茅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疑不茅、不苐、不夷三氏或为同一姓。历史上罕见之复姓。《中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