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引
【源】 ①黄帝之后有口引氏,见《路史》(60)。②代北姓(27)。一说,口引氏系北魏时若口引氏所改(70)。【变】 ①亦作若引(27)。②后改为口氏(60,62)。一说亦有改为寇氏(27)、扣氏、叩氏者(91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将其列入 “代北复姓”。其注云:“口引氏,黄帝后。”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历史上的复姓。相传为黄帝的后代,后改姓 ‘口’。一说改姓‘扣’、‘叩’、‘寇’。”
【源】 ①黄帝之后有口引氏,见《路史》(60)。②代北姓(27)。一说,口引氏系北魏时若口引氏所改(70)。【变】 ①亦作若引(27)。②后改为口氏(60,62)。一说亦有改为寇氏(27)、扣氏、叩氏者(91)。
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将其列入 “代北复姓”。其注云:“口引氏,黄帝后。”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历史上的复姓。相传为黄帝的后代,后改姓 ‘口’。一说改姓‘扣’、‘叩’、‘寇’。”
读音:Zhālābāngkè鄂伦春族姓氏。出自白依尔哈拉,汉意为“桦树”——因天旱少雨,人赖以桦树汁得活,因以查拉帮克为氏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鄂伦春族》。
读音:Yú【源】 见《直音》(15,21)及《康熙字典》(63,80)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引 《万姓统谱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Hūdūdái【综】 元时蒙古人姓(33)。
读音:Bālā【综】 清驻防察哈尔正红旗中有巴拉氏(259,260)。
读音:Sāo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新元史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元代有“臊胪”。
读音:Hǎsūtè【源】 哈苏特,元时蒙古部落名,以部为氏,见《元史·国语解》(24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本元代蒙古部族名,以部为氏,延续至清,为清代蒙八旗姓氏之一。
读音:Zhū’ěrkùtè【综】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明绍之妻为朱尔库忒氏(260)。
读音:Gōu【源】 ①钩弋氏之后,或为钩氏,见《姓苑》(7,9,17,24,60)。②本勾氏,宋避高宗讳加金为钩,见《挥麈录》(7,11,17,24,60)。【望】 开封(17,418)。【变】亦作〔
读音:Luòmóluòmàn高山族姓氏。高山族之卑南人有此姓。本为房名,或以为氏。卑南人姓名构造系“名+氏”如:基拉维斯·洛摩洛曼——基拉维斯,乃人名;洛摩洛曼,姓。
读音:Qiáng【源】牆,春秋时周地(60)。夷国廧咎如,赤狄别种,故国在今河南安阳西。廧即墙,以地为氏(60,62,63)。【变】亦作〔墻(墙)〕。【布】四川垫江(337)、成都、北京、上海(9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