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徒
读音:Sītú
司徒姓主要是来自官名,古朝廷设有司徒官,为六卿之一,称为地官大司徒,职位相当于宰相。后发展成为姓氏。
司徒姓早期主要活动于中原地区,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地区。
司徒姓历史人物有司徒映,唐朝人。唐文宗时为太常卿,辅助唐文宗革除弊政,政绩卓著,为时人称誉。
司徒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三十九位。
【源】 ①相传舜为尧司徒(《周礼》地官之属,掌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),支庶以官为氏(6,12,60)。②春秋时卫大夫司徒期之后(17)。一说,卫文公之子司徒瞒成之后(6,12,21)。③春秋时宋司徒边邛之后(12)。一说,宋公族有司徒氏(17)。④春秋时陈成公之子公子招为司徒,其后有司徒氏(6,12,17)。【望】 平安(17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【人】 司徒映,唐时泽州人,官至太常卿(21)。
现行较罕见复姓。分布颇广:今北京,广东之高要、新会、吴川,湖北之监利、武昌,山西之太原、朔州等地均有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郑樵注云:《帝王世纪》曰:“舜为尧司徒,支孙氏焉。卫有司徒瞒成,宋有司徒边㣝,陈有司徒公子招,其后皆为司徒氏。”此以官为氏,系出多门:或系出妫姓(舜后);或出自子还氏(瞒成后。杨伯峻《春秋左传注·哀十六年》引梁履绳《补释》云:“……‘子还成’,杜云:‘即瞒成’,盖‘子还’,其氏。”);或出自子姓(边㣝后。 杨伯峻《春秋左传注·昭二十二年》引《通志·氏族略三》云:“宋平公子御戎字子边,以王父字为氏,孙㣝,为司徒。”)。
春秋时陈有司徒贞子,为大夫;唐代有司徒映,泽州人,太常卿;五代时有司徒翊;宋代有司徒达;又有司徒绰,元祐登科;明代有司徒化邦,溧水人,辽阳卫参军;又有司徒绶,新会训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