圭
【源】 相传舜后有圭国,以国为氏,见《姓考》(17,60)。圭,或即古圭戎地,在今甘肃天水西南。【变】 一作邽(17,60)。【望】 陈留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。【人】 春秋时郑穆公之妃曰圭妫(17,60)。
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引 《姓考》云: “圭国,舜后。《左传》郑穆公妃曰圭妫是也。”一作邽,因氏。望出陈留。
【源】 相传舜后有圭国,以国为氏,见《姓考》(17,60)。圭,或即古圭戎地,在今甘肃天水西南。【变】 一作邽(17,60)。【望】 陈留(17,418)。【布】 北京有此姓。【人】 春秋时郑穆公之妃曰圭妫(17,60)。
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。其注引 《姓考》云: “圭国,舜后。《左传》郑穆公妃曰圭妫是也。”一作邽,因氏。望出陈留。
读音:Dài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山东新泰(359)、湖北黄梅(361)、江西萍乡(371)、四川汉源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河北之围场、山西之忻州、安徽
读音:Xīlè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(西)夏殿前太尉锡勒遵义。”未道其详。
读音:Wūdìngkè【源】 明清时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下流赫哲族人姓(429)。
读音:Wúsāi【源】 金时女真部落,其部位于流水附近,当在今黑龙江双城境内。以部为氏(71,426)。【变】 亦作〔斡塞〕、〔五塞〕(71)、〔乌萨札〕(71,426),清《续通志》作乌色(24)。
读音:Lègè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读音:Bālín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 收载,其注云: “蒙古族姓。元世祖忽必烈时有中书左丞相伯颜,姓此姓。” (按: 疑 “巴邻”,即 “八怜”、“巴林”、“巴琳” 之别译
读音:Wěi罕见姓氏。《康熙字典》 收载,其转引 《纂文》云: “又姓。”《姓氏词典》据《太平图话姓氏综》称:“系骫姓分族。”
读音:Huǎnjī【综】北魏时代北姓(44)。后改为缓氏(9,60,70)。亦作和稽(60,70),〔如稽〕(7)。按,缓稽、和稽或即同一姓之异译,参见和稽姓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收载
读音:Shìlóu【源】 代北鲜卑人姓(70,242)。【变】 ①亦作〔是楼〕(27,60,242)。②北魏时改为高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7,12,242)。【望】 河南(7)。【人】 是娄卢,南燕
读音:Mòduōnā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,其引 《元和姓纂》 注云: “北魏时代北姓。‘代人,后魏中山太守高邑公莫多那·题。’” (按: 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、《姓氏考略》并作“莫那娄”。见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