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dà

【源】 ①相传古帝大庭氏之后(1,6,7,12,17)。②唐初有粟末靺鞨,为高丽别种,姓舍利,唐武后时舍利乞乞仲象居高丽故地,唐中宗封其子祚荣为渤海郡王,即渤海王,始称大氏。大者,女真人语尊长之称(7,24,60)。清时满洲八旗有赫舍利氏,或为大氏之裔(71)。【望】 东莱(17,418)。【布】 浙江余姚(389)、河南洛宁(294)、江苏武进(314)、新疆呼图壁(342)、安徽淮南(362)、台湾台北(68,261)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大挠,相传黄帝命其始作甲子,见刘恕《外纪》(21)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,今河北之尚义、山西之临汾、安徽之界首、云南之泸水等地有分布。汉族、傈僳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 之 《氏族略》 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引 《风俗通》 云: “大庭氏之后。”大庭,古天子之号,或谓炎帝时诸侯,或谓即神农氏,其后有大氏。②又云: “大填、大山稽,并黄帝师; 大款为颛帝师”,皆为大姓之先。③又引《礼记》云: “大连,东夷之子。” 则此之大氏出自东夷之族。④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注云: “高丽别种渤海王大乞乞仲象”,唐武后时高丽别种大乞乞仲象分王高丽故地,后其子荣祚,中宗封为渤海郡王,是粟末靺鞨之姓大氏,在唐初已然。唐初粟末靺鞨臣属于高丽, 李破高丽, 粟末保东牟山, 后为渤海王, 姓大氏; 辽南府宰相大康。又,中京留守大公鼎,皆渤海人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满族》 则称: 靺鞨人的姓。据 《新唐书·渤海传》记载: “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,姓大氏。” 如: 渤海国王大祚荣,之后又有大彝震、大虔晃、大玄锡等等。有人据此认这“”是单姓,其实恐怕是误解,这“”字可能是其名的第一个音节。⑤清代满族姓大佳氏改为单字姓“”。

一音tài。

唐有大明; 金有大兴国; 明有大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仲梁

    读音:zhòng liáng【源】 春秋时鲁国有仲梁氏(60,62)。【变】 《韩非子》有〔仲良〕氏,或即仲梁氏(17,60)。【人】 仲梁怀,春秋时鲁大夫(6,9,11,1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

  • 读音:Fú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
  • 恩仙尼

    读音:Ēnxiānní景颇族姓氏,汉意为 “声音”,或以为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景颇族》。

  • 读音:Mén【源】 ①明时云南孟定府耿马安抚司安抚使为们氏,系傣族(253)。②阿昌族姓(142)。【布】 云南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晋城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 收载。阿昌族亦有此姓

  • 珠錫哩

    读音:Zhūxilī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蜚悠城(23,63,180,260)。 【变】①一作〔珠锡理〕(260)。②后改为朱氏(18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蜚悠城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

  • 顓臾

    读音:Zhuānyú【源】系自风姓。伏羲氏之后封于颛臾(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80里之颛臾村),为鲁附庸,子孙以国为氏(7,12,17,60)。【变】后有去颛改为臾氏者,亦有去臾改为颛氏者。亦作歂(12

  • 读音:wéi楚公族有围氏。(见《路史》)

  • 诸稽

    读音:zhū jī彭姓诸稽,则商灭之。(见《国语》)乃命诸稽郢,行成于吴。(见《国语·吴语》)

  • 读音:Mán【源】 ①荆蛮之后,本姓蛮,后世音讹。遂为瞒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7,11,12,15)。②其先原姓盘,后改焉(7)。③长狄鄋瞒,春秋时夷国,防风氏之后,漆姓,其后有瞒氏(60,62)。鄋

  • 維元

    读音:Wēiyuán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