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太史

太史

读音:tài shǐ

【源】 ①春秋时齐太史子馀之后。以官为氏(7,12,21,60)。②春秋时蔡仲之后有太史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【望】 齐郡(17,62,418)。【布】 北京、辽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太史慈、三国时东莱黄人,东吴孙策时折冲中郎将(17,21,26)。太史洵武,宋时嘉兴人,绍兴年间进士(24)。


现行较罕见复姓。分布很广: 今北京、辽宁之沈阳、山西之太原、广西之永福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之 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: ①郑樵注云: “齐太史子馀之后。”此以官为氏; ② 《姓氏考略》 据 《路史》 注云: “蔡仲后有太史氏。”蔡仲,周文王第五子蔡叔度之子,此当系出姬姓。③ “太史”,古官名,西周并春秋之际,太史掌管起草文书,策命诸侯、卿、大夫,记载史事,编写史书,兼管国家典籍、天文、历法、祭祀等诸多事项,为朝廷大臣,久居此职者,其后或以官为氏,不特出自子馀、蔡仲。

三国时吴有太史·慈,建昌都尉,善射; 南梁有太史·叔明,乌程人; 宋代有太史·洵武、太史·邵,俱绍兴进士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读音:Yǔn【源】①古帝燧人氏匹佐之一为陨蕴,陨姓当出此(60,62)。②陨氏即郧氏,系自陨姓(60,62)。 【布】北京有此姓(9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运城、朔州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

  • 读音:Kuàng【源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景颇族亦有此姓。【布】 安徽淮南(362)、陕西城固(383)、台湾台中(68,261)、云南畹町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

  • 读音:qiǎo【音】 亦音Qiǎo,见《集韵》(76)。【源】 同舄,见《龙龛手鉴》(86)。罕见姓氏。《汉语大字典》 有载。其注引 《龙龛手鉴》云: “舄,履也。古文鹊字,亦人姓。”或作“舄

  • 吐突

    读音:tǔ tū【源】 以部族名为氏。北魏时女水上有吐突邻部,见《北史》(11,60)。【望】 河西(17,418)。【人】 吐突承璀,唐时之代人,以黄门直东宫,累擢左监门将军、左神策护军中尉、封蓟国

  • 读音:jīng【源】 ①相传老子之后有京氏,见《路史》(60,62)。 ②春秋时郑武公子段封于京(故城在今河南荥阳东南21里),号京城大叔,后因以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9,11,12,17)。③汉时

  • 伊伯

    读音:Yībó【源】 ①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宁古塔(23,63,180,260)。亦作〔伊博〕(180,260)。②元时蒙古耶卜氏,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伊伯(24)。少数民族姓氏。蒙古族、满族皆有此姓

  • 困没长

    读音:kùn mò zhǎng骠国,其王姓困没长,名摩罗惹。(见《唐书·南诏传》)骠王姓困没长。(见《唐书·南蛮骠传》)

  • 哈斯呼

    读音:Hǎsīhū【源】 清时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吉林乌喇(23,63,180,260)。【变】 ①亦作〔哈思琥〕(260)。〔哈斯虎〕(180)。②满语哈斯呼之意为左右之左,故后取左为汉字姓(180)。

  • 读音:páng【源】 ①嬴秦之裔有旁氏(8,60,62)。②秦时陈涉之相国旁君之后(60,62)。③西羌有旁姓(60,63)。【变】 一作〔㫄〕(17,60)。【望】 西平(17,60,

  • 牟孙

    读音:mù sūn小邾子后有牟孙氏。(见《路史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