季孫
【源】 春秋时鲁桓公子季友之后,其孙行父始以季孙为氏(6,7,12,17,60)。【人】 季孙宿,春秋时鲁大夫(21)。
历史上较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鲁公子季友之后也,亦曰季氏。”此以族系为氏。系出姬姓。
春秋时鲁大夫有季孙·肥、季孙·行父、季孙·意如。
【源】 春秋时鲁桓公子季友之后,其孙行父始以季孙为氏(6,7,12,17,60)。【人】 季孙宿,春秋时鲁大夫(21)。
历史上较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鲁公子季友之后也,亦曰季氏。”此以族系为氏。系出姬姓。
春秋时鲁大夫有季孙·肥、季孙·行父、季孙·意如。
读音:Suǒluánwūzhá【综】 清满洲人姓。索栾乌札常德,清满洲正红旗人,道光十三年间历任伯都纳副都统、三姓副都统(254)。
读音:Duōěrgǔn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爱珲城及索伦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Duóè【源】 春秋时宋襄公下大夫铎遏章之后(21,63)。或晋大夫铎遏寇之后(7,60)。【望】 绛郡(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其注云: “宋襄公下大夫铎遏章 (之后
读音:Chìqiān《姓氏词典》引《中国姓氏汇编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(按:疑此为“叱干”之讹,盖千、干形近似而混,致一为二: 叱干、叱千。)
读音:Kùyǎlānímǎqí【综】 清满洲人姓。库雅拉呢玛奇多隆武,清满洲镶白旗人,嘉庆中四川提督,后官至黑龙江副都统(61)。
读音:à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初见於《姓苑》,未详其源。元代有按摊,官海北、海南宣慰使。
读音:Rùn【综】源出不详。分布较广,但人数不多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 今上海、辽宁之沈阳、山东之平度、山西之太原、陕西之韩城、甘肃之酒泉、湖北之老河口、安徽之泾县、四川之成都等地均
读音:Tóngníguǒ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,世居喀拉沁(23,63,260)。【人】 佟尼果特图尔噶图,清时蒙古镶蓝旗人,清初由闲散从征山东阵亡,赠骑都尉(23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喀喇沁地方
读音:Dálǔ'nǎimán【源】 元时蒙古人姓(57)。系乃蛮氏之分支。【变】 亦作〔达鲁乃蛮〕(399)、〔达兰柰曼〕(24)。【人】 普化帖木儿(一作布哈特穆尔),答鲁乃蛮氏,元至正中累官福建行
读音:hū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9)及《集韵》(80,91)。【变】 《姓觿》作〔昬〕(17)。【望】 河南(17,418)。【布】 四川成都有此姓(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四川之成都有分布。《中文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