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Kòu

寇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官名为姓氏。苏忿生为周武王司寇,卫康叔在周任司寇,他们的子孙都以官名为姓。二是少数民族改姓。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古口引姓,进入中原后改为寇姓。

寇姓早期在湖南一带活动。宋代以来,在陕西、河南、山西、黑龙江等地区均有寇姓分布。但寇姓一直称盛于上谷昌平(今河北昌平)。望族居冯翊郡(今陕西大荔)。

寇姓历史人物有寇恂,东汉上谷昌平人,为“云台二十八将”之一。世代为地方豪强显赫人物。刘秀据河内时,任为河内太守,负责运输军需物资。历官颍川太守、汝南太守。后随刘秀出征过颍川,百姓拦路恳求:“愿从陛下那里再借寇君一年。”于是被留下抚慰百姓。后以“借寇”为地方挽留官吏之典故。寇准,北宋政治家、诗人。为人刚直,官至参知政事。景德元年,辽军南侵宋朝边境,寇准任同平章事,力排众议,主张抗击金军,反对南迁,并促使宋真宗前往澶州(今河南濮阳)督战,与辽订立“澶渊之盟”。后遭小人谗言,被罢相。天禧初年复相,封莱国公。又被丁谓等奸臣排挤贬谪,死于雷州。仁宗时追赠中书令,谥忠憨。著有《寇莱公集》《寇忠愍公诗集》。

寇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三百五十六位。


【源】 ①系自己姓。黄帝之裔,在夏为昆吾氏,其后裔苏忿生为周武王之司寇,子孙以官为氏,见《风俗通》(1,6,7,9,12)。②系自姬姓。周武王之弟卫康叔为周司寇,子孙以寇为氏(7,60)。③司寇氏改为寇氏(69)。④汉时乌桓部有寇氏。辽东北平乌丸单于寇晏敦是也(12,17,60)。⑤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古口引氏为寇氏(12,17,60)。或为若口引氏所改(242)。⑥满族姓。其先属巴尔虎蒙古旗,世居辽宁岫岩(183)。⑦蒙古、回、苗等民族均有此姓(344)。【望】 冯翊、河南、上谷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1%。尤以河南、吉林等省多此姓,约占全国寇姓人口42%。【人】 寇先,春秋时宋人(21)。


现行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 今北京,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、黄骅、景县,山东之平度、平邑、昌乐、龙口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新疆之塔城,安徽之泾县,湖北之老河口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亦收载,其源不一:①郑樵注云: “周有苏忿生,为司寇,子孙以官氏焉。” 司寇氏,或略去司 (而为寇氏),然苏忿生之后为苏氏。此以司寇氏者,未必忿生之裔。②其又云: “卫康叔为周司寇,支孙以官为氏。”则此系出姬姓。③又云: “后魏改口引氏为寇氏。” (按: 其注“口引” 氏云: “改为冠氏。” “” 当为 “” 之讹)。④ 《姓氏考略》 注引 《陈留风俗传》 云: “浚仪有寇氏,黄帝之后。” 浚仪故城在今河南开封县西北。望出冯翊、河南。⑤又据 《魏略》注云: “乌桓有寇姓。辽东北平乌丸单于寇晏敦是也。”⑥又引 《魏书·官氏志》注云:“后魏古口引氏(改)为寇氏。”(按:古口引,疑即 “口引” 氏。)

春秋时宋有寇先; 东汉有寇恂; 后魏有寇谦之;宋代有寇准;明代有寇湄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公罔

    读音:gōng wǎng【源】 春秋时鲁国有公罔氏(21)。【人】 公罔之裘,春秋时孔子弟子(7,21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仲尼时鲁有公罔氏。” 以鲁人字

  • 圖莫蕭

    读音:Túmòxiāo【综】 清镶黄旗满洲马甲桑杜之妻为图莫萧氏(260)。

  • 察姆

    读音:Chámǔ门巴族姓氏。属历史上父系姓氏。见 《中国人的姓名·门巴族》。

  • 读音:suǒ与琐姓同源,宋有锁政,遂宁人,登政和进士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
  • 郎你

    读音:Lángnǐ【综】 苗族姓。贵州台江有此姓,汉姓为梁(104)。

  • 闊里吉思

    读音:Kuòlǐjísī【综】元时蒙古人姓(33)。

  • 楚墨特

    读音:Chǔmòtè【综】清正黄旗蒙古护军达兰泰之妻为楚墨特氏(260)。

  • 读音:Sū【源】 ①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,生陆终,陆终生��为昆吾,封于苏,即有苏氏(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),至周武王,用苏忿生为司寇,邑于苏,子孙因以为氏(9,11,

  • 读音:Lǜ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9,15,21)、《广韵》(239)。【望】 陈留(418)。【布】 台湾嘉义有此姓(64)。【人】 虑癸,春秋时鲁南蒯之臣(7,11,15,17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福建

  • 达薄干

    读音:dá bó gān高车十二姓,六曰达薄干氏。(见《魏书》)即达步干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