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读音:yǐn

【源】 ①引为夏时侯国,子孙以国为氏(21)。亦见《姓苑》(15,21)。 ②春秋时鲁公族之后有引氏,见《路史》(17,60)。 ③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古口引氏为引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60,62)。【布】 北京、湖北武汉(91)、河北三河(285)、广东顺德(363)等地均有此姓。

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、阳泉、忻州、灵石,湖北之武汉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有此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亦收载。《姓氏考略》 注其源: ①其据 《路史》 注云: “鲁后有引氏。”此当系出姬姓。②其据 《魏书·官氏志》 注云:“古口引氏改为引氏。” (按: 今中华书局标点本 《魏书·官氏志》 无“古口引”,而作“胡古口引氏,后改为侯氏。”其“校勘记”称: 《广韵》、《姓纂》、《姓解》,“胡古口引” 作“古口引”; 《姓纂》 卷五、卷六,《辨证》、《氏族略》 作“古引”; 沈涛 《随笔》 五以为“今本误衍一 ‘胡’ 字”。《疏证》 以为古 “”、“”音通,“氏既改误,明旧氏必有 ‘胡’ 字无疑。”《胡姓考》 据本书 (按: 此指 《魏书》) 卷九 《肃宗纪》,见 “胡引祖”,以为此姓 “当为 ‘胡引氏’,《官氏志》 作 ‘胡古口引氏’,盖涉上若口引氏而衍。”今按: 氏既改侯,旧氏必有 “”字之说,如出连之改毕,是楼之改高,土难之改山,屋引之改房,在读音上原姓与改姓并无关系。诸姓氏书皆无 “” 字,《广韵》 且注明 “”字“公户切”,岂可为省文或脱字?疑 《志》本作 “古口引文”,当时又别作 “胡口引”,后人旁注“”字,羼入正文。“古口引” 既亦作“胡口引”,亦可省作“古引”或“胡引”。故姓氏书或作 “古引”,而 《肃宗纪》 有“胡引祖”,所论很是,与 《姓氏考略》所引 “改为引氏”之说不同。

《姓氏词典》 称: “元有引住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滕叔

    读音:téng shū【源】系自姬姓。周文王之子错叔绣封于滕(故城在今山东滕县西南15里),为滕侯,史称滕叔绣,其后为氏(6,7,12,15,17)。 【人】滕叔辛,楚考烈王时大夫(12)。历史上罕见

  • 熊扛尼

    读音:Xióngkángní普米族姓氏。今云南之宁蒗、永年有分布。出自 “百门岁母贡” (汉意:威武的豹子山)部落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普米族》有载,未详其他。

  • 读音:Xiè【源】 ①春秋时鲁大夫洩声子之后(60,62)。②春秋时郑公孙洩(即郑大夫洩驾)之后(7,11,17,60)。③春秋时陈大夫洩冶之后(11,17,60)。④鲜卑人姓(60)。【望】 苑邱(

  • 巴雅爾

    读音:Bāyǎěr锡伯族姓氏。后或改单姓 “巴”,盖取巴雅尔氏之首音谐“巴” 以为姓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锡伯族》。

  • 要悅逸

    读音:Yāoyuèyì【源】 金时女真人姓,见《高丽史》(71,431)。

  • 相令

    读音:Xiānglìng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现代罕见姓(73,91)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云: “现代罕见复姓”,未详其源。或音xiànglìng。

  • 读音:Mǐ米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氏。隋唐时,西域有一个米国(在今新疆北部与乌兹别克交界一带),唐时其子孙内迁中原,世代繁衍,有以国名为姓氏者,形成米氏。二是源于芈姓。

  • 读音:Chǔ褚姓的来源大致有两个。一是以地为氏。据记载, 洛阳有褚氏亭。《姓氏寻源》云: 古有褚地, 居者以为氏。二是以官为氏。据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官为氏》云: 本自殷(商) 后人宋恭公公子瑕食采于褚

  • 吐古

    读音:Tǔgǔ《中文大字典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见 ‘吐奚’。”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注: “吐奚”云:“后魏吐古弼大夫,本姓吐奚……”“吐古”之姓当出於此。

  • 墨勒迪哷

    读音:Mòlèdíliè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凡四派,出黑龙江、宁古塔、穆湖、商颜倭赫等地(23,63,180,260)。 【变】 ①一作〔墨尔迪勒〕(180,260)。②后改为孟氏(180)。 【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