惕
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。【布】 北京、上海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惕龙,明时福建龙溪(今并入海澄)人,正德中任广东泷水县(故城在今罗定)知县(15,21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上海等地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,归“入声”部。未详其源。
五代时有惕隐; 明代有惕龙,泷水知县。
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)。【布】 北京、上海等地均有此姓(91)。【人】 惕龙,明时福建龙溪(今并入海澄)人,正德中任广东泷水县(故城在今罗定)知县(15,21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上海等地有分布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,归“入声”部。未详其源。
五代时有惕隐; 明代有惕龙,泷水知县。
读音:Biāo/Biau,Byau【综】源出不详。山东新泰(359)、台湾新竹(64)等地均有此姓。
读音:Lǘgōng【源】 系自姜姓。齐太公之后有闾公氏,见《卢若虚石录》(60,62,63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有载,其注引 《卢若虚石录》云: “太公之后有闾公氏。”此“太公”,
读音:Jiélièyí【综】 元时人姓。哈剌不花,蒙古杰烈宜氏,累官台州路达鲁花赤,后迁徽州路达鲁花赤(399)。
读音:Zhuāng【综】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2)。安徽淮南(362)、江西修水(304)、贵州黎平(358)、台湾彰化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东之平邑有分布。汉族
读音:Yǒnghéěrdài元代“色目人”姓氏。为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;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“雍古歹”。
读音:Ēndǒng【综】 土族姓。汉姓为董(195)。
读音:Āěrtǎsī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(23,63)。【人】 阿尔塔斯沙雅,清蒙古镶监旗人,世居敖汉,顺治中从征云南有功,授云骑尉(23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清初,蒙
读音:Húěrjiā【源】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吉林乌拉(23,63,180,260)。 【变】后改为胡氏(180)。②清正白旗满洲马甲苏凌阿之妻为乌尔佳氏(260),〔乌尔佳〕似即瑚尔佳之异译。 【人】
读音:Líng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安徽之界首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此姓系界首市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皊,同“ (),” 《集韵》载: “
读音:liàn其先仕闽.食邑闽之练乡,因以为氏。(见《姓苑》)▲<宋>练绘,浦城人,名儒。<明>练高,新淦人,镇安府通判。<清>练贞吉,商丘人,诗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