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姓氏起源>


读音:Jìn

晋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以国名为姓。周武王封其子叔虞于唐地,世称为唐叔虞。位传至燮父时,因唐地有晋水,所以叔虞子就将地名改为晋,并建立晋国。春秋时,韩、赵、魏三家分晋。原晋国公族被废为庶人,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,是为晋姓。二是源自春秋时楚国大夫晋陈之后裔。

晋姓人家早期主要在今山西一带发展繁衍,明初,山西晋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河北、河南、陕西、江苏、北京、天津等地。如今晋姓尤以河南为多。

晋姓历史人物有晋冯,东汉京兆人,明帝时为京兆祭酒,博雅有才学,曾被班固推荐给东平王刘苍做幕僚。晋应祖,宋代人,乐善好施。他任知州时,曾每月拿出公帑二十千来资助贫穷的读书人生活。晋骘,宋朝官员,任房州州官时,时逢兵乱,民不聊生,他令军队开荒种田,并将收获的粮食全部分给百姓,同时免除百姓徭役。而且还召集铁、木匠,为百姓改良和修理农具。他还在当地修建学校,大力发展教育。所有举措深得民心,极受当地百姓爱戴。

晋姓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在第四百五十八位。


【源】①系自姬姓。周武王之子叔虞封于唐,其子燮父嗣封改唐为晋(故治在今山西太原),传二十三代于晋静公为魏、韩、赵三卿所灭,子孙遂以国为氏(6,7,9,12,15)。②春秋时楚大夫晋陈之后裔晋鄙为魏国将军。此晋姓在三卿灭晋之前(7)。③清时满洲人姓,世居沈阳(23)。 【望】虢郡、平阳(17,21,60,418)。 【布】分布较广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.036%。尤以河南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晋姓人口67%。 【人】晋冯,东汉时京兆人,好古乐道,班固荐于东平王苍(15,21,61)。


本唐叔虞之后,以晋为氏。(见《广韵》)

周武王第三子叔虞封唐,唐有晋水,因改为晋,传二十代,子孙以国为姓,魏有晋部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

三家灭晋,静公迁为家人,子孙因以为氏。望出虢郡、平阳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

晋大夏之墟也,尧之所都平阳,其国曰唐,及叔虞封于唐,其子燮火,嗣封改为晋,以其地有晋水也。(见《通志·氏族略·以国为氏》)

▲<战国魏>晋鄙,将军。<明>晋爵,长安人,西城兵马司副指挥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御魚

    读音:Yùyú【源】 系自子姓。宋微子之后有御鱼氏(8,60,62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 收载,其据《路史》注云: “宋微子之后有御鱼氏。”此当系出子姓。

  • 读音:jiǎo【音】 《万姓统谱》湫:音秋,(Qiū)(15)。然念秋或有误。因湫、椒古时通用,又春秋时有湫邑,音椒,故姓宜念椒。【源】 ①见《姓苑》(15,21,60)。春秋时楚有湫邑(故城在今湖北

  • 读音:Nài能姓出自春秋时期的熊姓。熊挚,本该被立为楚国的君主,但由于残疾,不能立为王,于是就把他封于夔(今湖北秭归东),后楚国以夔国不祭祀祖先为由,灭掉了夔国。后人为避免株连,就去掉熊下四点

  • 读音:Wèi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。唐以前无闻(12,15,62)。五胡夏王赫连定之弟谓以代之后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【望】开封(17,60,418)。【布】台湾彰化有此姓(68,261)。【人

  • 石國

    读音:Shíguó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唐书》 收载,其注称: “唐有石国吐屯。”未详其他。

  • 鐵木

    读音:Tiěmù【源】 元时蒙古人姓(62)。为元太祖铁木真之后(91)。【变】 亦作帖木(17)。历史上蒙古族姓氏。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;《中国姓氏大全》亦收,其注云:“元代铁木真的后代。”《

  • 豆渾

    读音:Dòuhún【源】 北魏时柔然族姓,系叱豆浑氏之省译(425)。【人】 豆浑与句,北魏时柔然将,见《魏书》(44,425)。

  • 读音:sōng【源】 有娀氏,古时诸侯,其后或去有字以娀为氏(7,17,60)。 【望】 河南(17,418)。 【人】 娀清,北魏将军(24)。娀乔,明时永乐中知县(24)。罕见姓氏。《姓氏考略》

  • 读音:é【音】 又音㜐(Yǐ)(15,21)。【源】 ①娥陵氏,女娲之臣,制都良管(乐器名),见《帝系谱》。娥姓当为其后(60,62)。②古夸娥氏之后(17)。③舜妃皇娥,其后有娥氏(9

  • 读音:Shí【音】又音时(Shí)(17)。 【源】见《姓觿》(17,63)。 【望】巨鹿(17,418)。 【布】江苏武进有此姓(314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、运城等地有分布。《山西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