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
出自子姓,商之支孙,食采子郲。因以为氏,其后避难去邑,为来。(见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)
太史公曰:余以颂次契之事,自成汤以来,采于书诗,契为子姓,其后分封,以国为姓。有殷氏、来氏、宋氏、空桐氏、稚氏、北殷氏、目夷氏。(见《史记·殷本纪赞》)
▲<汉>来历,安帝时为太仆。<三国蜀汉>来忠,经学家。<后魏>来大千,太武时为常侍。
出自子姓,商之支孙,食采子郲。因以为氏,其后避难去邑,为来。(见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)
太史公曰:余以颂次契之事,自成汤以来,采于书诗,契为子姓,其后分封,以国为姓。有殷氏、来氏、宋氏、空桐氏、稚氏、北殷氏、目夷氏。(见《史记·殷本纪赞》)
▲<汉>来历,安帝时为太仆。<三国蜀汉>来忠,经学家。<后魏>来大千,太武时为常侍。
读音:juàn【源】 见(直音)(15,63)。或同雋姓。【布】 山东青州、淄博等地均有此姓。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,其注云:“即隽姓。”
读音:tài bó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周古公之长子让国季历(文王之父),为周之太伯,其后以为氏(12,21,60)。周古公即周太王,亦称古公亶父,初居邠,狄人侵入,迁于岐山之下,始国号周,后武王追封为太
读音:Wēngkē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凡二派,出锡喇穆楞,乌噜特等地(23,63,260)。【人】清镶白旗蒙古亲军巴朗之妻为翁科特氏(260)。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锡喇、穆楞及乌噜特地方,为
读音:Tuō/Two【源】 源出不详,或系托氏之讹。台湾台北有此姓(64,68,261)。
读音:chūn【源】 ①春秋时齐宣王之臣有春子,名卫,见《尚书大传》。又,齐有春居,一作香居,见《吕氏春秋》。均在黄歇之先,见张澍《姓氏五书注》(1)。 ②战国时楚相黄歇,号春申君,其后有春氏,见《风
读音:Yúnyáng【源】 古有云阳氏,见《路史》(8)。云阳,古之仙人姓氏,因以名山,见《遁甲经》(60,62)。云阳(故址在今山东曲阜西北),地名,少昊金天氏死后葬于云阳,因号云阳氏,见《帝王世纪
读音:Wàimǒdǎi【源】 元时蒙古七十氏中有外抹歹氏(13)。【变】 清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作〔鄂尔克岱〕(24)。元代蒙古族姓氏。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辍耕录》收载; 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译作
读音:Bāyántú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克噜伦地方,乃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读音:Yàn现行罕见姓氏。今湖北之武昌有分布。此姓系武昌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源。
读音:Bālǔdá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收载,其注云:“蒙古族姓,清乾隆时有总兵德福,姓此氏。”(按: 疑此即 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所收巴鲁特氏之别译。“德福”,当即 “拜材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