毋丘
【源】 系自田氏。战国时齐宣王封弟子毋丘,以绍胡氏之祀,赐姓胡毋氏,其后分三姓,胡毋、毋丘、毋氏(69)。按,姓氏书上,毋、毌、母三字多有混淆,不易辨别。疑毋丘同毌丘,胡毋同胡母。【变】 亦作〔毋邱〕,〔母邱〕(17)。【望】 蜀郡(418)。【人】 毋丘俭,三国时闻喜人,魏明帝曹睿时为尚书郎,累迁荆州刺史,封安邑侯。后举兵讨司马师,不克被杀(21,61)。
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希姓录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又作毋邱,‘与曼丘本一姓也’。”
汉代有毋丘·兴、毋丘·毅。
【源】 系自田氏。战国时齐宣王封弟子毋丘,以绍胡氏之祀,赐姓胡毋氏,其后分三姓,胡毋、毋丘、毋氏(69)。按,姓氏书上,毋、毌、母三字多有混淆,不易辨别。疑毋丘同毌丘,胡毋同胡母。【变】 亦作〔毋邱〕,〔母邱〕(17)。【望】 蜀郡(418)。【人】 毋丘俭,三国时闻喜人,魏明帝曹睿时为尚书郎,累迁荆州刺史,封安邑侯。后举兵讨司马师,不克被杀(21,61)。
《姓氏词典》引《希姓录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又作毋邱,‘与曼丘本一姓也’。”
汉代有毋丘·兴、毋丘·毅。
读音:Zhǎng sūn长孙姓来源主要有两个。一是改姓。孝文帝时,因拓跋姓为魏朝皇族宗室之长门,故改姓为长孙氏。二是源自北魏。长孙姓早期在西北地区居住,望族居于济阳郡(今河南兰考)。长孙姓历史人物
读音:wū wán乌桓有乌桓山、乌丸川。(见《读史方舆纪要》)后魏王神念父同为护乌丸校尉,因号乌桓王氏。(见《元和姓纂》)后周王德、王轨皆赐姓乌丸氏。(见《周书》)
读音:Rò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【布】 江苏武进(314)、台湾高雄(64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青海之天峻有分布。藏族有此姓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
读音:Wúlǐyánghǎn《姓氏词典》 收载。其据 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注云: “蒙古族姓。清有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苏布通阿。姓此氏。”未详其他。
读音:Duō【源】 同“吐”,当系汉晋时北方蠕蠕族姓(242)。【人】 咄归,汉时人,见《二十五史人名索引》(444)。《姓氏考略》 引 《二十五史人名索引》 收载。其注称: “汉有咄归。隋有咄吉
读音:Chálǎjuéluó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世居长白山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长白山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读音:Zòu【综】 源出不详,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山东沂水(332)、山西平陆(298)、交城(350)、江苏武进(314)、新疆呼图壁(342)、台湾台中、台东、云林(68、261)、云南镇雄
读音:Mùróng慕容姓主要是出自鲜卑族。鲜卑族单于自云“慕二仪之德,继三光之容”,因以慕容为姓。慕容姓早期居住在西北地区,东晋到十六国时期得到极大发展,望族居于敦煌郡及雁门郡。慕容姓历史人物
读音:Xiá【综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、《中国姓氏集》(62)。罕见姓氏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 引 《中国姓氏集》收载;《姓氏词典》引 《中国姓氏汇编》亦收,未详其源。
读音:yě shī为野利越诗之后,系吐蕃姓。(见《唐书》)▲<唐>野诗良辅,陇州刺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