汻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6)及《直韵》(80)。【望】 安定(17,418)。【布】 宋时泾州(北魏置,故治在今甘肃泾川北5里)有此姓,见《姓源》(11,17,21,60)。
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据《广韵》云:“泾州有此姓。” (按: 《广韵》作“呼朗切”,《汉语大字典》因作huǎng; 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写作“汗”。)
姑兼收并蓄,以备考查。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6)及《直韵》(80)。【望】 安定(17,418)。【布】 宋时泾州(北魏置,故治在今甘肃泾川北5里)有此姓,见《姓源》(11,17,21,60)。
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据《广韵》云:“泾州有此姓。” (按: 《广韵》作“呼朗切”,《汉语大字典》因作huǎng; 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写作“汗”。)
姑兼收并蓄,以备考查。
读音:qiǎo【音】 亦音Qiǎo,见《集韵》(76)。【源】 同舄,见《龙龛手鉴》(86)。罕见姓氏。《汉语大字典》 有载。其注引 《龙龛手鉴》云: “舄,履也。古文鹊字,亦人姓。”或作“舄
读音:gōng jiǎ【源】 春秋时鲁季氏族有公甲氏(7,17,60)。【人】 公甲叔子,春秋时鲁人,哀公二年,与析朱战吴人于夷,吴人获叔子(7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姓氏考略》
读音:bì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21)。【望】 营丘(17,418)。【人】 敝无存,春秋时齐大夫(7,17,21)。罕见姓氏。《广韵》收载,初见于《姓苑》。《姓氏词典》亦收,其注据《古今姓氏书辨证
读音:dà sūn楚大孙伯之子孙。(见《左传》)
读音:Huì【音】 会氏有绘(Huì)、郐(Kuài)二音,且源出不同(17)。参见会(Kuài)姓。【源】 ①系自偃姓。皋陶之后有会氏(17,60,62)。②系自妘姓。陆终之子会人(一作会乙)之后,
读音:yǐ zhān【源】 ①北魏时高车部(即铁勒,汉时称丁零)有十二姓,其第三姓为乙旃氏(27,60,70)。②鲜卑人姓。北魏献帝以叔父之后为乙旃氏(7,9,12,21)。【变】 北魏孝文帝时改乙旃
读音:Xièyīdé现行维吾尔族姓氏。今北京有此姓。今全国政协副主席包尔汉,即姓此氏。未详其他。
读音:Zhāngyīn【综】 清驻防杭州八旗中有章音氏(256)。又,清镶蓝旗满洲马甲招弟之妻为张英氏(260)。〔张英〕似即章音之异译。
读音:xuā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62)。【布】 台湾台北有此姓(68,261)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江苏之南京、山西之太原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亦收载,未详
读音:Bāpíng【源】 西夏人姓(240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