浣
【源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及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【布】 上海嘉定(351)、台湾桃园、台北(68,261)、湖南湘潭(373)、攸县(283)、长沙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江西之新余、湖南之益阳、广东之吴川等地均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浙江有浣江,四川成都市西郊有锦江支流浣花溪,当以水名为氏。” 可资参考。
【源】 见《中华姓府》(63)及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【布】 上海嘉定(351)、台湾桃园、台北(68,261)、湖南湘潭(373)、攸县(283)、长沙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江西之新余、湖南之益阳、广东之吴川等地均有分布。《新编千家姓》亦收载,未详其源。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 “浙江有浣江,四川成都市西郊有锦江支流浣花溪,当以水名为氏。” 可资参考。
读音:Āyú现行彝族姓氏。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。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,未详其他。
读音:suī【源】 ①睢,宋大夫食邑(故城在今河南睢县),因氏(17,62)。②战国时赵大夫食采于睢邑(同上),因以邑命氏(12,15,62)。【望】 赵郡(17,418)。【布】 四川中江(345)
读音:Mùyīkù【综】 佤族姓。世居云南西盟县。其祖先在迁徙中,在永维地方,以供象头代替人头,把象头埋在地下,并用木棒填土,填土的动作称“格莱”,其后裔遂以“格莱”为姓。后来,生病死亡者甚多,即认为
读音:Jíshǐ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姑支家支(375)。
读音:Kāěrkā【综】 蒙古族姓。源于元末时喀尔喀万户,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部有此姓(384)。喀尔喀为蒙古六万户之一,共12部,其中内喀尔喀五部,外喀尔喀七部。元代蒙古族姓氏。本部落名,或以部为
读音:Hàyěwān【综】 台湾土著姓。清道光六年。淡水厅下南庄(即今苗栗南庄乡)之赛夏族有哈也湾姓。后改汉姓为夏(65)。
读音:Zéyìlāpǔ【源】 彝族姓。属阿杜尔仆家支(375)。
读音:Jìdū现行珞巴族姓氏。出自苏龙部之石鲫氏。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有载,未详其他。今有鲫都·达帝。
读音:Fùlèkùlū清代满族姓氏。世居松花江地方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《满族姓氏录》译作“富尔库鲁”。
读音:Zhě【综】 源出不详,广东新丰(296)、湖南湘潭(373)、广西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