瓶
【源】 河南郡有瓶丘聚,见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。当以地为氏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12,21)。【变】 亦作〔缾〕(7,9,17,21,60)。【望】 北海(17,418)。【人】 瓶守,汉时太子太傅(1,7,9,12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初见於《姓苑》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河南郡有瓶丘聚 (见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)当以地为氏。一作 ‘缾’。”
《风俗通》有太子太傅(此从《郑通志》; 《姓氏考略》作“少傅”)瓶守; 《后赵录》有瓶巽。
【源】 河南郡有瓶丘聚,见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。当以地为氏(60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12,21)。【变】 亦作〔缾〕(7,9,17,21,60)。【望】 北海(17,418)。【人】 瓶守,汉时太子太傅(1,7,9,12)。
罕见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初见於《姓苑》。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 “河南郡有瓶丘聚 (见《后汉书·郡国志》)当以地为氏。一作 ‘缾’。”
《风俗通》有太子太傅(此从《郑通志》; 《姓氏考略》作“少傅”)瓶守; 《后赵录》有瓶巽。
读音:yú【源】 以地为氏(60,62)。鄃,汉置县,曾为侯国,故城在今山东平原西南。【布】 古时河北清河一带有鄃氏,见《姓苑》(60,62)。罕见姓氏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收载; 《姓氏考略》亦收,
读音:Rèdí【源】 僜人姓。世居西藏察隅(425)。
读音:Qílīlǚ元代蒙古族姓氏,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;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译作“曲吕律”。
读音:hǎn jiān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2)。西羌人姓(60),汉时羌人入居天水郡罕幵县,遂以县名为氏(242)。据考,罕羌与幵羌原为二不同之人群,后合而为一姓(78)。【变】 亦作〔罕井〕(7,
读音:dá bó后魏代北姓,后改为裒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
读音:Xì【源】细封氏后改为细氏(60,62)。【布】清时山东章丘(60,62)、今广西钦州(364)、北京(91)、台湾台北(68,261)、云南昆明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北京、山西之大同
读音:Shízhǎn【综】 系石盏氏所改。食盏撒里,金世宗大定三年时同知,见《万历泽州志》(71)。
读音:Qūpī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楷书新编百家姓》 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péng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9,15,63)。亦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,91)。【变】 作〔芄〕(63,91),误。极罕见姓氏。《中文大字典》 转引 《姓苑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未详其源。或
读音:Tái/Tair【源】见《直音》(15,21,62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