祖史
【综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【综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读音:Là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今汉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。【布】 浙江余姚(389)、台湾花莲、台中(68,261)、陕西安康、北京、甘肃、江苏等地均有此姓。《中国姓氏辞典》 收载并注此音。其注称: “不
读音:Dámánggānmùlín珞巴族姓氏,出自博嘎尔部落之达芒氏 (族),而为达芒甘木林氏,氏氏连排,以标示人之所出。见《中国人的姓名·珞巴族》。
读音:tài fù【源】 汉时太子太傅疏广(一作疎广)之曾孙彦则,避王莽乱于太原,以先人官称为氏(6,12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汉太子太傅疎广曾孙彦则避王莽
读音:Mánɡē【源】 见《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》(63)。
读音:ní【源】 见《万姓统谱》(15,21)。【布】江苏武进有此姓(314)。【人】霓济,明时山东福山人,正统中江西雩都(今名于都)知县(15,21,24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。《续通
读音:sì fú hóu代北人姓,后改为俟氏。(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)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。《续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注云: “后魏有俟伏侯氏,后改为侯氏。”
读音:Hányán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唐叔虞曲沃桓叔之子万封于韩原,为韩氏,其玄孙韩厥生无忌,无忌生襄,襄之子子鱼为韩言氏(4,6,12,15,17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
读音:Rě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四川成都有此姓(91)。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四川之成都有分布。藏族有此姓。《新编千家姓》 亦收载。藏族之惹姓,源於远古氏族,以族为姓。传说有一
读音:Yú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15,21,24)。或以所业为氏,如樵氏之类,见《姓氏寻源》(60,62)。【布】浙江江山(325)、四川成都、上海(91)、台湾屏东(68,261)、山西原平等地均有此
读音:dào【源】 春秋时楚令尹屈到之后,以名为氏(6,7,9,11,12)。【望】 历阳、彭城、太原(7,17,21,418)。【布】 山东新泰有此姓(359)。【人】 到质,汉时东平太尉(86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