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9,15,21,60)。【布】 北京(92)、河南内黄(365)、广西大新(319)、云南镇雄(331)、甘肃临泽(352)、青海大通、河北(62)、台湾台北、桃园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运城,陕西之韩城,甘肃之酒泉,湖北之老河口,福建之上杭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彝族、景颇族有此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元代有科齐。
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7,9,15,21,60)。【布】 北京(92)、河南内黄(365)、广西大新(319)、云南镇雄(331)、甘肃临泽(352)、青海大通、河北(62)、台湾台北、桃园(68,261)等地均有此姓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太原、运城,陕西之韩城,甘肃之酒泉,湖北之老河口,福建之上杭,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、彝族、景颇族有此姓。《中文大字典》转引 《姓苑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元代有科齐。
读音:Nǔěrhǎlā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,原籍无考(23,63,180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,乃满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,其原籍无考。
读音:lú mén齐大夫后有卢门氏。(见《路史》)
读音:Jíhè【综】 彝族姓。属什耶家支,居云南宁蒗、丽江等地(375)。
读音:Bāyántú清代蒙古族姓氏。世居克噜伦地方,乃蒙八旗姓氏之一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
读音:Gōu【综】 源出不详。见《新编千家姓》(73)。广东顺德(363)、台湾南投(68,261)、河南内黄、陕西华县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长治、太原等地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
读音:zhì【源】 ①黄帝之子少昊(嫘祖所生)之裔封于雉(故城在今河南南召南),后以国为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②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雉,因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③系自子姓,殷后有雉氏(1
读音:Zī现行罕见姓氏。今山西之临汾、灵石等地有分布。《山西人口姓氏大全》收载,未详其源。
读音:Chìmén【源】 代北姓(17,27,60)。【变】 ①一作吐门(60,62)。一说,吐门为叱门之讹(70)。②后改为门氏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(12,17,27,70)。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。后
读音:Yí【源】 见《姓苑》(21,24)。汉时苦县有颐乡(故城在今河南鹿邑南),以地为氏,见《史记·灌婴传注》(60,62)。【布】北京顺义有此姓。【人】颐炅,隋时象川(四川雅安)人,学于郑译(21
读音:Wéimíngnāzhēng【综】 西夏人复姓(95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