稱
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公族之后(17,60)。【望】 新山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四川德昌(333)、山东新泰(359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称忠、汉时新山侯,以捕得反者有功(6,7,11,12,17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浙江之椒江,山西之榆次、平遥、运城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注引 《路史》云: “鲁公族之后”,则称氏当系出姬姓。
汉元帝有功臣称忠,新山侯; 又有称臣;元代有称海。
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鲁公族之后(17,60)。【望】 新山(17,60,418)。【布】 四川德昌(333)、山东新泰(359)等地均有此姓。【人】 称忠、汉时新山侯,以捕得反者有功(6,7,11,12,17)。
现行较罕见姓氏。今浙江之椒江,山西之榆次、平遥、运城等地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 注引 《路史》云: “鲁公族之后”,则称氏当系出姬姓。
汉元帝有功臣称忠,新山侯; 又有称臣;元代有称海。
读音:Chuòkèqín【源】 清满洲八旗姓。以地名为氏(23)。世居绰克秦(23,63,260)。清代满族姓氏。《清通志·氏族略》收载。本为地名,因其世居绰克秦地方,遂以地名为氏,乃满八旗姓
读音:Yóu尤姓来源有三个。一是出自沈姓。五代时有王审知, 在福建称闽王, 他下诏避讳“审” 字及与其同音的字。沈氏为避“审” 字讳而改为“尤”。二是在东汉时已见“尤” 氏的记载。《后汉书》卷七十
读音:cháng wú家有长梧,因以为氏,如长柳、长桑之类。(见《姓氏考略》)瞿鹊子问长梧子曰:吾闻诸天子、圣人不从事于务。(见《庄子·齐物论》)
读音:dàn【源】 晋末十六国时后秦氐族人姓(60,70)。【变】 ①亦作噉(15,21)。②唐会昌年进士啖鳞,避唐武宗讳改姓澹(6,21,70)。【望】 河东(15,17,21,418)。【布】 大
读音:Wūqíxǐtè【源】 清蒙古八旗姓。世居乌噜特(23,63,260)。【变】 清满洲镶红旗中有乌济喜特氏(259)、〔乌济喜特〕似即乌齐喜特之异译。【人】 乌齐喜特博啰达汉,清蒙古镶红旗人,由
读音:Sīlí《姓氏词典》 引 《宋史》 收载。其注称: “宋有思离·麻啰皮。”未详其源。
读音:juàn zǐ【源】 系自姬姓。春秋时卫文公之后有卷子子州,因氏,见《世本》(4,7,12,60)。历史上罕见复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 收载。其注云: “姬姓,卫文公之后也。” 以族系为氏。
读音:Xīlāsà【综】 清驻防察哈尔镶白旗中有锡拉萨氏(259,260)。
读音:bēi【源】 见《古今姓氏书辩证》(7)、《姓氏急就篇》(11)。【望】 安阳(17,60),安陵(418)。【布】 北京大兴有此姓。【人】 桮育,汉时安陵人(7,11,17,60)。罕见姓氏。
读音:bāo【源】 春秋时楚公族苞丘氏之后有苞氏,见《姓考》(17,62)。亦见《姓苑》(7)和《广韵》(11)。一说,苞即包姓,古时包与苞通(60,62)。【望】丹阳(17,418)。【布】浙江余姚